酷吏列传序原文原文及翻译_酷吏列传序原文阅读答案_酷吏列传序原文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酷吏列传序原文

酷吏列传序原文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酷吏列传序(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原文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③”“法令滋章,盗贼多有④。”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⑤。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⑥。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⑦?言道德者,溺其职矣⑧。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⑨”“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⑩。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注释 ①“道之以政”句:引文见《论语·为政》。道:同“导”,引导,诱导。

②齐:统一,整治。格:至,引申为归服。

③“上德不德”句:见《老子·三十八章》。意思是说: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才称为有“德”;下“德”的人自以为不离德,所以没有达到“德”。老氏:即老子,名聃,道家的创始人。

④“法令滋章”句:见《老子·五十七章》。意思是说:法令越严酷,盗贼越多。滋:更加。章,明显,这里指严酷。

⑤制治清浊之源:把国家治理得好坏的根源。

⑥昔:这里指秦始皇时代。网:比喻法律。遁:犹欺。

⑦救火扬沸:比喻方法不对,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事。汤,热水,开水。恶:疑问代词,哪里。愉(tōu):通“偷”,苟且。

⑧溺其职:失其职,不尽其职。

⑨“听讼”句:引文见《论语·颜渊》。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使人们没有诉讼啊!

⑩破觚(gū)而为圜:去掉棱角,改成圆的。比喻将严酷之法改为仁德之法。觚:多角棱形的酒器。斫(zhuó)雕而为朴:把物品上的刻雕花纹削去,使它恢复原先质朴的样子。比喻使繁琐的条文变得简易。烝烝(zhēng_zhēng):同“蒸蒸”,兴旺发达。艾(yì)安:平安无事。艾,治理。

彼:指道德与德治。此:指严刑酷吏。

◇鉴赏 酷吏,指那些施行严刑峻法、以残酷著称的官吏。司马迁曾亲身遭受过酷吏的残害,他以愤激之情作《史记·酷吏列传》,主要记叙了汉武帝手下张汤、杜周等十个酷吏的行事,以及他们与汉武帝之间的亲密关系,揭露了酷吏的残暴,批评了武帝尚法酷刑的统治政策。虽然司马迁并没有完全否定他们,却向我们展示出了在他们操持下的森严世界。本文是《酷吏列传》的序,表明了司马迁反对严刑峻法,提倡实行德政的政治主张。

其政治思想,一方面来自儒家之礼治德政,一方面来自道家之无为而治。而这两个方面都是对为政者严刑峻法的尖锐批判。“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一句,乃全序的“文眼”,既可以用孔子、老子的话为证,又可以用亡秦、汉初之事对比而不言自明。叙秦朝旧事,是为了从反面证明“为无为”、行礼治的重要;叙汉初“吏治烝烝”的景象,则是为了从正面说明这种政策的优越。两相比较,自然可以使人们认同太史公的结论,即“制治清浊”的根本不在于严刑酷吏,而在于无为、德政或礼治。文章语不多而意蕴深厚,颇耐人寻味。

◇妙评 短幅,却作三段文字:第一段,引孔、老本论,以“信哉是言”结;第二段,痛亡秦密网,以“非虚言也”结;第三段,颂汉兴尚宽,以“由是观之”结。笔态奇特之甚!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

意只是当任德而不当任刑,两引孔、老之言便见。又以秦法苛刻、汉治宽仁两两相较,明示去取。叹昔日汉德之盛,则今日汉德之衰,隐然自见于言外。语不多而意深厚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五

是文以任德不任刑为柱意,故两引孔、老之言以证明之。语简意赅,深厚中有飞舞之致,最耐人寻味。

——近代·秦同培《精选广注黎氏古文辞类纂》第一册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