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简介_王国维的诗-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诗人 > 王国维

王国维

朝代:近现代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诗集:王国维的诗全集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杭州府海宁人,国学大师。

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王国维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王国维生平

· 1877年出生于海宁盐官。

· 1882年入私塾。

· 1893年中秀才。

· 1899年进上海《时务报》,业余去罗振玉东文学社学习外文及理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 1901年秋,受资助赴日入东京物理学校。次年夏,因病回国。

· 1903年起,任教于通州和江苏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等。写出《红楼梦评论》等多篇哲学、美学论文。后自编为《静庵文集》,于1905年出版。

· 1907年,北上,任学部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修。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1911年,前往日本。

· 1916年,受邀回国为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编辑学术刊物。又为藏书家蒋汝藻编《密韵楼书目》,并参加纂修《浙江通志》。

· 1917年,著《殷周制度论》。

· 1923年,应逊帝溥仪之召,北上就任“南书房行走”。

· 1925年,应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讲授经史小学,并研究汉魏石经、古代西北地理及蒙古史料。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原因说法不一,及后葬于福田公墓。

王国维的自杀

1927年,王国维于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殉北洋说”、“逼债说”、“性格悲剧说”、“文化衰落说”。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王国维的家庭子女

· 莫氏

· 王潜明(1900-1927)

· 王高明(1902-1969)。从事诗词校注,但被诬为特务,最后服敌敌畏自尽。[1]

· 王贞明(1905-1998)

· 潘丽正

· 王通明(1909-?)

· 王纪明(1910-1978)

· 王东明(1913-)居永和

· 王慈明(1915-2010)

· 王松明(1917-?)

· 王登明(1919-1997)

对王国维的评价

· 晚年胡适曾回忆王国维:“他的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2]

· 关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917年)一书,旅美作家李劼认为:“从《殷周制度论》所揭示的殷周之异稍稍跨前一步,人们就可以发现,中国曾经是一个民主的联邦国家。虽然那样的民主联邦与美国式的联邦合众国颇有异趣,但在本质上却是完全相同的。也即是说,民主和联邦,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产,并不是美国特有的国情,而同样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最为始源的传统。”[3]

· 陈寅恪撰文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 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提倡以“地下之新材料”补“纸上之材料”,是为二重证据法。王国维首先用出土甲骨文,考订了商代先公先王的名字和前后顺序,证明了历史记载商朝君主世系的可靠性。二重证据法成为中国史学理论的重大革新,为古史及文献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4],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是非常有趣的见解。后人常以此三种境界象征奋斗路上的心路历程。

注释

1. ^ 王国维二子王仲闻之死及王国维寻死之谜

2. ^ 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3. ^ 李劼《中国文化冷风景》(未出版)

4. ^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参考文献

· 《追忆王国维:增订本》,陈平原、王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5月版,ISBN 978-7-108-03111-2

·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 周明之:〈王国维的教育思想〉。

外部链接

· 国学大师-王国维

· 王国维自沉的前前后后(上)

· 王国维自沉的前前后后(下)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