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解析原文及翻译_阅读答案解析阅读答案_阅读答案解析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阅读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解析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刘敬宣,字万寿,彭城人。父牢之,镇北将军。敬宣八岁丧母,昼夜号泣,中表异之。辅国将军桓序谓牢之曰:“卿此儿既为家之孝子,必为国之忠臣。”起家为王恭前军参军。

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于京口,牢之时为恭前军司马。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太傅会稽王道子与牢之书,备言祸福,使以兵反恭。牢之呼敬宣谓曰:“王恭昔蒙先帝殊恩,今居伯舅之重,义心未彰,唯兵是纵。吾不能审恭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缉穆宰相与不。今欲奉国威灵,以明逆顺,汝以为何如?”敬宣曰:“恭怙乱阻兵,志陵京邑。大人与恭亲无骨肉,分非君臣,虽共事少时,意好不协。今日讨之,于情何有?”牢之斩恭大将颜延,遣敬宣还京袭恭。恭方出城耀军,驰骑横击之,一时散溃。

三年,孙恩为乱,东土骚扰,牢之自表东讨。贼皆死战,敬宣请以骑傍南山趣其后,吴贼畏马,又惧首尾受敌,遂大败。五年,孙恩又入浃口,高祖戍句章,贼频攻不能拔。敬宣请往为援,贼恩于是退远入海。是时四方云扰,朝廷微弱,敬宣每虑艰难未已,高祖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凭结,情好甚隆。元显进号骠骑,骄淫纵肆;敬宣每预燕会,未尝钦酒,调戏之来,无所酬答,元显甚不说。

元兴元年,玄得志,害元显,废道子。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既至京师,以敬宣为辅国将军,袭封武冈县男。

敬宣宽厚善待士,多伎艺,弓马音律,无事不善。时尚书仆射谢混自负才地,少所交纳,与敬宣相遇,便尽礼著欢。或问混曰:“卿未尝轻交于人,而倾盖于万寿,何也?”混曰:“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①,夫岂有非之者邪!”

(节选自《宋书·刘敬宣传》)

【注】①孔文举,即孔融;太史子义,即太史慈。史载:“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

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賊众。”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恭昔蒙先帝殊恩 蒙:蒙蔽

B. 恭怙乱阻兵 怙:凭借。

C. 贼频攻不能拔拔:攻取。

D. 敬宣每预燕备预:参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B. 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C. 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D. 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1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剩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

B. “隆安”和下文的“元兴”都是东晋安帝的年号。用年号来纪年,始于秦始皇。

C. “男”是中国古代爵位名,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男”为第五等。

D. “尚书卜射”是古代官职名,开始是很低阶的官员,魏晋后成为贵官。

1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 辅国将军桓序赞赏刘敬宣“既为家之孝子,必为国之忠臣”,这跟《大学》中“孝者,所以事君也”的意思是基本一致的。

B. 王恭因为自己是豪门贵戚,对刘牢之很瞧不起,刘牢之心中不平,所以当会稽王传书策反时,牢之决然起兵反对王恭。

C. 针对孙恩军队大多是吴人、害怕骑兵的特点,刘敬宣上表请命,率领骑兵插人敌人的后方,使孙恩腹背受敌,溃不成军。

D. 谢混自负于自己的才华德望,很少与人结交,但遇到弓马音律样样精通的刘敬宣后,便尽心交往,谈笑甚欢。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审恭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辑睦宰相与不。

(2)高祖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凭结,情好甚隆。

【参考答案】

10. A

11. D

12. B

13. C

14. ⑴我不能确定王恭在事成之后,一定能拥戴皇上,是不是能和宰相和睦共事。

⑵高祖多次击破各地的叛乱者之后,功绩名望一天天隆盛,所以刘敬宣对他很信任,和他深交,两人感情非常好。

【解析】

10. 试题分析:A蒙:受,遭受。

11.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2. 试题分析:B用年号来纪年,始于汉武帝。

13. 试题分析:C“上表请命”与原文不符。

14. 试题分析:⑴ “审”,确定;“捷”,成功;“奉戴”,拥戴;“辑睦”和睦共事;“与不”是否。⑵ “既”,已经;“累”,多次;“日”一天天;“凭结”,交往;“隆”,盛大。)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