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字原德,邓人”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_“李贤,字原德,邓人”原文及译文解析阅读答案_“李贤,字原德,邓人”原文及译文解析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李贤,字原德,邓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贤,字原德,邓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李贤,字原德,邓人。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因陈边备废弛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徐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帝忧军官支俸多,岁入不给。贤请汰老弱于外,则费省而人不觉,帝深纳焉。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谗竟不行。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法:仿效。

B.虑中饱而不贷 贷:给予。

C.贤乘间复具陈达罪 具:提供。

D.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 衔:怀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贤忠诚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

②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③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④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⑤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

⑥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贤忠诚能干,很受皇帝信任。景泰年间上书言事,颇被采纳;英宗复位以后,也很听从他的意见;宪宗即位后,他照样得到了重用。

B.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天空发声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

C.李贤富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坚决请求放赈;他同情宫女疾苦,请求皇帝放回浣衣局中那些没官妇女。

D.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李贤被逼迫起草了赦免曹钦的奏章;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贤几乎不免于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

(2)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参考答案

1:C 根据上文“达怙宠益骄” ,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具”应译为详细,完备。

2:C ①是对李贤才干的评价。③是皇帝的作为及这样做的结果,与李贤忠诚耿直无关

3:D “起草了奏章”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只是逼迫李贤起草,并无结果。

4:(1)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对此感到为难。(“因、恤、狱、难”各1分,句意1分)

(2)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重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计(国事)。(“省、狎、图、国是”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不久又陈述车战和火器的好处,皇帝很是采纳。于是又陈述边疆防务松弛废弃的现状,于谦请求把这奏章下发到各位将领,借以勉励他们。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英宗重新即位后,晋升他担任尚书。李贤气度不凡,端庄凝重。上奏与回答皇帝问话都合乎实际,皇帝深深器重他。山东发生饥荒,拿出国库钱财赈济贫穷,皇帝召见徐有贞和李贤商议这件事,有贞认为颁发救济款会发生很多中饱私囊的事。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于是皇帝命令增加救灾银两。皇帝忧虑军官支取的俸禄太多,每年的收入不够支出。李贤请求把那些老弱军官从军队中淘汰出去,那么,费用节省了,人们却不会感觉到什么。皇帝深为采纳。当时每年都有边防警报,天下发生水涝灾害,江南江北尤其严重。李贤对外筹划边疆防务,对内请求宽待百姓,停止一切征收活动。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七年二月,天空中发出声音,皇上想要借祈祷消除灾殃,李贤说,人君不怜惜百姓,天下人怨恨、反叛,这才有了发出怪声的不祥之兆。李贤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治,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感到为难。李贤再三再四地与皇帝争执,同朝官员都害怕了。李贤退朝后说:“大臣应该知无不言,难道可以卷起舌头不说话尸位素餐吗?”曹钦谋反的时候,在东朝房殴打李贤,逼他草拟诏书赦免自己的罪过。依靠了王翱的营救,才免于祸患。李贤秘密写奏章请求擒拿贼党。得到奏章,皇帝非常高兴。李贤裹了伤口进见皇帝,皇帝安慰他。李贤趁机说道:贼人被诛杀以后,应该紧急下诏天下,停止一切不急的事情,求取直言来打通闭塞的言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门达正掌握着朝政大权,锦衣官校恣意妄为,横行霸道,为祸甚大。李贤多次请求予以制止,皇帝召来门达进行告诫。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皇帝又一次召见门达告诫,门达对李贤恨之入骨,借袁彬的案子陷害李贤,李贤几乎不免于祸。皇帝身体不舒服,卧病于文华殿。恰逢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东宫太子的坏话,皇帝感到很疑惑,秘密告诉李贤。李贤伏在地上叩头说:“这是大事,希望陛下您三思。”皇帝说:“既然这样,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这样做,宗庙社稷幸甚。”皇帝起来,立刻召太子到来,谗言最终未能被采纳。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这一年春天,太阳黯淡无光,李贤说:“自然运行的时序不和谐,是由于阴气太盛。从宣德年间到天顺年间,选进的宫人太多,浣衣局中被没为官奴的妇女的忧愁怨怒尤其严重,应该放她们回家。”皇帝听从了,天下人都非常高兴。五月,下了大雹子,大风把瓦都刮飞了,把郊坛的树都拔了起来。李贤说:“上天的威怒是值得害怕的,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那些被你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事。”成化二年冬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