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原文及翻译_“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阅读答案_“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

作者: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附: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阅读“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真题及答案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 本: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楚买生鹿

载粟而

B.人民习战斗之道

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自得而求谷

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分)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9.C

10.B

11.D

12.(1)楚国百姓就放弃农耕而去猎鹿。(2)(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对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①从善如流(虚心纳谏 择善而从 从谏如流);②深谋远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审时度势 知己知彼 神机妙算);③鼠目寸光(目光短浅,因小失大,愚不可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4.参考答案

a.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或解决。要善于思考,要有长远眼光。不能贪图一时的便宜。

b。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

c。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