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_“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阅读答案阅读答案_“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阅读答案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阅读答案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阅读答案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且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言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痛,曾母病,曾子亦病乎?曾母死,曾子辄死乎?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于公子案下。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让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曰: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

(取材于王充所著《论衡》)

注释:鹯(zhān):古书中的一种猛禽,似鹰。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信而是之(这样) B.俗人缘此而说(因为)

C.愿留,参且到(希望) D.让以击鸠之罪(责备)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无不然之事 谓为信然

B.巡于公子案下 其一犬坐于前

C.盖以至孝 以其境过清

D.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 贤能为之用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

4、 “虚言”之“虚”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借“虚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9. A 20. A D

21.①(曾参)出门到野外砍柴,家里有客人来到,(见他不在,)就想离开。

②魏公子以自己不能保护这只斑鸠为耻辱,立即叫人多设罗网捕鹯,捕到了数十只鹯。

22.传书记载曾子至孝所以身在野外竟能感应母亲扼腕之痛;魏公子至仁所以捉住杀鸠的鹯竟能使它低头自责。(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作者借虚言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善于思考,不能迷信书本。(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