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的古代讽喻诗-古诗-赏析_的诗-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古诗大全 > 写景状物的古代讽喻诗

写景状物的古代讽喻诗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愤世嫉俗正气歌

讽喻诗是诗人对世情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进行讽刺而创作的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和寓庄于谐的艺术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讽喻诗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坚强的战斗性,历来深受人民的喜爱。我国古代讽喻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硕鼠》、《相鼠》、《黄鸟》等就是借物以讽的代表作。

汉乐府和汉文人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诗歌讽喻的优良传统,如汉乐府《陌上桑》、赵壹的《疾邪诗》等。到唐代已渐成熟,中唐还出现了以白居易为首的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写实讽喻诗派。古代诗人运用诗歌讽喻世态人情,内容广泛,立意深刻,手法灵活,讽喻的对象包罗万象,所借助的载体也无所不有。扫描古代讽喻诗,就其讽喻的载体分类简析如下。

写景状物的讽喻诗

写景状物的讽喻诗,即诗人们通过景与物的描写和议论,委婉地表达出对世态人情的揭露和讽刺的诗歌。诗人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缘事而发,为了增强诗歌的讽刺意味,抑或为了避免文狱之祸,往往借物托意,表达思想感情。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首诗通过塑造大老鼠无情、无义、无耻、无厌的贪婪丑恶的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奴隶主贪婪可鄙的寄生本质,真实地抒发了奴隶们对剥削制度的怨恨和反叛,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关系,流露出奴隶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唐代罗隐《金钱花》“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金钱花即旋覆花,夏秋开花,花色金黄,形如铜钱,娇美可爱。头两句,传神地描绘出金钱花柔弱美丽的身姿和沁人心脾的芳香。似乎是在欣赏花草。然一读下文,便知作者匠心独运,旨意全在引起后面的议论。诗人由常见的金钱花联想到嗜钱如命的富豪。金钱花如此娇柔迷人,如果它真是金钱可以收藏的话,那些豪门权贵就会毫不怜惜地把它全部掘尽砍光了!这二句,出言冷隽,恰似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诗人笔锋犀利泼辣,善于把冷隽的讽刺与深沉的愤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别具一格。白居易的《红线毯》在具体生动的描绘之后,卒章显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为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仿佛是指着宣州太守的鼻子提出正义的谴责, 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生活和不恤民苦的反动本质,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杨万里《观蚁》“偶尔相逢细问途,不知何事数迁居。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诗人借对蚂蚁的提问和对蚂蚁满载搬家的描写,以小见大,形象生动地揶揄、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再看李贺的《感讽五首》(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诗人描写的是一个鬼域世界,但他分明点出是人间南山、长安。题为“感讽”,定是有感而发、托意寄讽之作。诗写长安深秋的一个后半夜,月色中天,幽圹萤扰,其时正是鬼域世界的中午,旧鬼点燃着墓前的漆灯在迎接新鬼到阴曹地府去。诗中这幅情幽冷寂、凄凉悲怆、神秘可怖的图画,折射的是中唐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间接地反映了人妖颠倒的黑暗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和扼杀。

宋代杨亿《咏傀儡》“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鲍老”是宋代戏剧舞队中一个引人发笑的角色;“郭郎”是戏剧角色中的丑角;“郎当”是衣服肥大不合身的样子。诗讽刺鲍老讥笑郭郎舞袖郎当,如果换个位置,由你鲍老登台表演,你的舞袖会更郎当的。因为,不管是鲍老,还是郭郎,都不过是傀儡戏中的角色。不管是郎当还是利落,都掌控在幕后牵线人的手中而身不由己。诗人借用傀儡来讽刺世态,可谓即表现了诗人对这类“傀儡”式人物的无情讽刺,又对他们寄予了善意劝告。宋代张舜民《百舌》“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深山乔木底,缄口过平生。”“百舌”是一种善鸣的鸟,它可以模仿各种鸣禽的声音,但是,由于经常模仿别人的声音而丧失了自己的声音。与其这样,不如隐身于深山丛林之中,缄口不语,终其一生。诗人对百舌的嘲弄,只是表面的意思,实则是借咏鸟来讽刺那些只会模仿人云亦云而不会创新了无个性的人。

我们再看罗隐的《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直指最高统治阶级。三、四句,用黄河曲能通天来揭露只有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才能科场得意进而窃取高官显位的黑暗现实。这些士子就像黄河水一样,还在发源地就被污染得浑浊不堪了。五、六句是用典。汉高祖统一天下大封功臣时发誓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说,你们的官位是世代相传的,除非是到了黄河狭窄得像一条衣带,泰山平坦得像磨刀石了。这话已说得非常明白,“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正直的知识分子,想通过正道获得功名利禄,何其难哉!汉代张骞奉命寻找黄河的源头,他乘筏溯河而上,来到一个地方,有男牧女织。张骞回到西蜀,就此请教于善卜的严君平,严君平说:“你已经到了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运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那些贵族们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应考求官的人),只要得到他们的援引,便可青云直上。最后诗人用揶揄的口气说:黄河三千年才澄清一次,谁还等得着呢?那就不劳你预告这个好消息了吧!罗隐为了应科举考试,客居京华十几年,他虽然才华满腹,但十试不第。这十次科考失败的痛苦经历,使他对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这首诗表面上看来,句句在写黄河,其实字字都在暗射封建皇朝,讽刺科举制度。构思巧妙,语言辛辣。

再看韩愈的《楸树二首》: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因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何烦萝蔓作交加。

旁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第一首诗,写楸树历经多年好不容易才长成大树,一朝被藤萝缠绕住就再也脱不了身,要想欣赏到它那层层高花,就得帮它脱掉这讨厌的“青罗帔”。作者的用意是说,人的成长历程是艰难的,正直的人容易被小人所困扰,所污蔑,要想使他们有所建树,就得解除小人的困扰和污蔑。第二首,写楸树的枝条足以自立,花也灿烂,藤萝偏要去缠绕,去开花凑趣。而那些不懂得寻求根本的人往往被假象所迷惑,反倒以为罗滕的花胜过楸树的花了。诗人借植物生长的现象讥刺那些本末不分、惑于假象的世相,寓于深刻的哲理。

李商隐《嘲桃》“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 却拟笑春风。”春风吹开了桃花,桃花本应感激春风,但是,桃花不光不报答春风,反而讥笑。小诗借嘲讽夭桃,讽刺了那些得意负心恩将仇报的小人。宋代陆蒙老《咏蝉》“绿荫深处汝藏行,风露从来是稻粱。莫倚高树纵繁响,也宜回首顾螳螂。”一反众多咏蝉诗中蝉的高洁形象,对那些得志便猖狂的人给予警告。唐代崔涂《云》“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看似美丽的云朵,映水藏山,千变万化,眼看遍地禾苗干枯欲死,它不光不降雨解旱,反倒悠闲自在得化作了奇峰。诗人借题发挥,揶揄了那些不问民间疾苦,不解决实际问题,惯耍“花架子”的官僚。宋代王溥《咏牡丹》“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牡丹是花中第一品,诗人赞誉颇多,该诗一反陈套,从实用的角度,抓住牡丹大而无当的特点,与枣花、桑叶进行比较,借以嘲笑那些不务实际,徒尚虚华的人,很有见地。明代李昌祺《山中见牡丹》“不谦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诗先写山中牡丹不嫌恶风乖雨的恶劣环境,与山花为伴,开得鲜艳灿烂;接着来一个假设和反问:这些牡丹即使养尊处优,生长在王侯权贵的池馆里,难道春天过后,还能不凋谢枯萎?借此讽刺那些娇生惯养的人,不经历风雨,娇艳将瞬息即逝。宋代李唐《题画》“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诗人通过阐述艺术的艰难和描述时人只重俗艳的艺术趣味,感叹真正的艺术创作不被人理解和欣赏,以此讽刺趋时媚俗的势利小人。语言通俗,采用反语的表现手法,更见讽刺的力度。写景状物的讽喻诗,往往是抓住景、物的某一个特征,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进行嘲讽,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含蕴而深刻。

更多诗古诗文内容请关注查字典诗词网,我们竭力关注最新诗词作品,敬请期待!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