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原文及翻译_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阅读答案_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三十六计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凡自身可以有所作为的人,就不会甘愿受别人利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意为那些自身难以有所作为的人,却往往有可能被人借以达到某种目的。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蒙》卦辞。蒙卦为周易六十四卦的第四卦,也是阴阳相交后的第二卦(因第一卦乾为纯阳,第二卦坤为纯阴,皆无阴阳相交之象)。在这里,蒙字本义是昧,指物在初生之时,蒙昧而不明白。蒙卦的卦象是下坎上艮。艮象山,坎象水;山下有水,是险的象征;人处险地而不知避,便是蒙昧了。童蒙,幼稚而蒙昧。此句意为,不需要我去求助蒙昧的人,而是蒙昧的人有求于我。
【译文】
凡是自身能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难以驾驭和控制,因而不能为我所用;凡是自身不能有作为的人,往往需要依赖别人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就有可能为我所用。将自身不能有作为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其中的道理,正与幼稚蒙昧之人需要求助于足智多谋的人,而不是足智多谋的人需要求助于幼稚蒙昧的人一样。
【战例】
陈胜揭竿而起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这些戍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
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他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曹操挟持汉献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胸怀大志,决心改朝换代,统一中原。
古代圣贤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曹操一度为自己大动干戈的名义问题而烦恼。谋士对曹操说:“在历史上,晋文帝接纳了周襄王,各地诸侯便纷纷地投靠于他。汉高祖为义帝孝服东征,天下之人都归心于他。自天子蒙难,您首倡义兵以来,无时无刻不感念汉室。现在,天子已到达洛阳,正是您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您若把天子迎奉到许都,至少有三点好处:一可以顺从民心,得到百姓的拥戴;二可以借辅佐天子之机,使各地诸侯顺服;三可以取义于天下,使英才前来投效。到那时谁能与您相比呢?”
曹操闻言大喜,遂亲赴洛阳,将汉献帝奉迎至许都。说是“奉迎”,实际上是“挟持”。自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权倾朝野的枭雄。
奉迎天子,以令诸侯,确实有利可图。曹操欲借已经衰落的汉朝之“尸”,还自己成为中原霸主之“魂”。曹操这一谋略对于他日后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备名正言顺占荆州
刘备要占据荆州的打算由来已久。早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中,就提出了以荆州为根据地的主张。所以,刘备在与孙权联合在赤壁大胜曹操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抢占了荆州。
荆州原是刘表的属地,刘备初来乍到,对当时的混乱局面一时无法控制。名士马良向刘备献计说:“主公如果举荐刘表的儿子刘琦做荆州刺史,那么荆州人一定会心悦诚服。刘表是荆州的故主,刘琦是刘表的儿子,子承父业,名正言顺。这样,孙权就没有借口索要荆州了。”刘备觉得很有道理,便让刘琦做了荆州刺史。果然,荆州的局势很快安定下来,孙权也没有索要荆州。后来刘琦死了,刘备自领荆州牧,长期占据了荆州。
刘备刚入荆州,立足未稳,便借刘表之子刘琦,来收买人心。在这里,刘备借用的只是刘琦的名义,而要达到的是长期占据荆州的目的。一旦刘备站稳脚跟,所借之物也就失去了作用。
牧童登基儆楚王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首先向腐朽的秦朝发难,紧接着各路起义军也纷纷响应。
陈胜战死后,楚国名将之子项梁在薛城召开会议,商量推举楚王的事宜。项梁有自立为楚王的企图,谋士范增劝告说:“楚怀王当年被诱骗到秦国,惨遭杀害,世人对此铭刻于心。如果找一位楚国的后代来做楚王,不但可以笼络人心,而且各地起义军也会前来归附。”
项梁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四处派人寻找楚王的后代。最后终于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孙子,是一个13岁的牧羊童。项梁于是拥立这个牧羊童登基坐殿,仍叫楚怀王。
新楚怀王的出现,激起了老百姓对秦朝统治者的反抗情绪,起义军信心倍增,人马不断壮大,形成了埋葬秦朝的强大声势。
范增主张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实质上是借尸还魂之计。楚国已被秦国所灭,属于“不能用者”,但它在当时仍有很大的号召力。抬出楚国这杆大旗,有利于号令天下。借历史上楚国这具“尸”,以达到灭亡秦朝的目的。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