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尚节亭记》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_刘基《尚节亭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_刘基《尚节亭记》阅读答案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刘基《尚节亭记》阅读答案

刘基《尚节亭记》阅读答案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③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通“樠”,流出的样子。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C.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准备

D. 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交往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以其有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8. 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分)

译文:

⑵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4分)

译文:

⑶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译文:

答案:

5、C(备:完备、充分)

6、B (以,都是表原因的连词“因为”,A.前句“而”表转折的连词“却”,后句“而”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C.前句“乃”,副词“才”,后句“乃”副词“却,竟然”,D.前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A (花木枝繁叶茂,不仅要有节,还需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主旨理解有误,原文无“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之意。)

8、⑴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得分点:“或”、“比德”“惩志”)

⑵(竹子)至于经历寒暑,遭受霜雪,但枝干、叶子没有改变,颜色青青也没有改变,像是在关键时刻不改变气节的君子一样。(得分点:“涉”“蒙”“夺”)

⑶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得分点:反问句式、“是”、“诚”)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