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_岳阳楼记阅读答案_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教学目的 ⒈朗读、背诵全文。 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⒊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⒋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 段) 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段)
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
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
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要点勾勒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三、四段为第二部分,写观巴陵胜状,览物之情各异。第二段为第一层,先写洞庭湖全景,接着由景入情,由“(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句引起下文。第三、四段为第二层,承上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第五、六段为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⑴“衔远山,吞长江”。 气势非凡⑵“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光山色
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