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顾征君亭林序》《明遗民录》阅读答案对比原文及翻译_《赠顾征君亭林序》《明遗民录》阅读答案对比阅读答案_《赠顾征君亭林序》《明遗民录》阅读答案对比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赠顾征君亭林序》《明遗民录》阅读答案对比

《赠顾征君亭林序》《明遗民录》阅读答案对比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东吴顾征君亭林先生,今之大儒,于书无所不读,习熟国家典制,以至人情物理,淹贯会通,折衷而守之,卓乎为经济之学者也。 而失意于时,君子惜之.以故北游上国,历燕、赵之墟;上太行,渡黄河:出塞入关,极秦、晋之鄙;折而滞留于齐、鲁间,皆得周览其名山大川,将以拟太史公之故事。乃每过吾州,辄见访,如侨札之欢,皋梁之托也.为余谈说经史,不惮娓娓.或留信宿,浃月经时,然后乃得去.因见其著述之富,汗牛充栋.要皆崇正黜邪,一轨于圣贤之微旨,抽关启钥,尽见其全。其辩详以核,其论典以要,其思平实以远,其义纯粹以精.本于经而不泥于昔闻,原于史而不拘于成说。多前贤所未明,一旦自我发之者.

自汉唐以来,诸儒林立.观其意思,略与郑康成、王文中辈相仿佛.皆能深造理窟,力追大雅,以斯文为己任者也。以视今之作者,不啻奏黄钟、大吕于秋虫响答之前,其巨细不侔矣.假使先生得时而驾为当代柱石,功业所至,不过封候而止。其于娴先圣之道,以津逮将来,为天下后世之利,且孰得孰失乎?

今年结夏于此,与二三同人讲《易》,复得发其《日知录》一书观之.多考古论世之学,而其大旨在于明经术,挟王道,为之三叹服膺。劝其出以惠学者。余老病荒忽,书数语其后,附以不朽.必欲东观大海,尽十洲三岛之奇,则有先生所著之全书在,非一朝一夕所得而卒业者矣。余不佞,倘如豫之五爻,疾而不死,请得读书养气,十年之后,文思少进,为先生细论之。

(程先贞《赠顾征君亭林序》)

炎武生性兀傲,不谐于世,身本南人,好居北土。尝谓人日:“性不能舟行食稻,而喜餐麦堕整。"又谓:“北方之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其评论切中南北学者之病。尝至京师,东海两学士延之饮,设宴,三醑即起。学士日: “先生幸畅饮,夜阑张灯,送回何如?”炎武怒日:“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其狷介嫉俗如此。

(节选自孙静庵《明遗民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卓乎为经济之学者也经济:经世济民

B.王文中辈相仿佛仿佛:类似

C.复得发其《日知录》一书观之发:发现

D.东海两学士延之饮 延:邀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抽关启钥,尽见其全其皆出于此乎

B.与二三同人讲《易>蜩与学鸠笑之

C.一为先生细论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先生知识渊博为一代大儒,他在人生失意之时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并以此来效法司马迁。

B.顾炎武先生一生著述丰富,一心践行圣贤之道。他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注重核实,善于抓住要点,思想深远义理精粹。

C.顾炎武先生一身才学,却生不逢时,不得为国家所用。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弘扬先圣之道,从这点看他也是泽被天下的。

D.顾炎武先生性格耿直,不合世俗,对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有自己的看法,对南北方百姓的生活习性都作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10分)

(1)上太行,渡黄河,出塞入关,极秦、晋之鄙。

(2)假使先生得时,而驾为当代柱石,功业所至,不过封侯而止。

(3)尝谓人日:“性不能舟行食稻,而喜餐麦跨鞍o"

参考答案

4.(3分)C5.(3分)D6.(3分)D

7. (10分)

(1)(先生)登上太行,渡过黄河,出入边关要塞,走遍了秦晋的边境地区。(3分。“极”1分,“鄙”1分,语句通顺1分。)

(2)假如先生恰逢其时,您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所建立的功业不过是封侯罢了。(4分。“得时”1分,“柱石”1分,“所至”1分,语句通顺1分。)

(3)(先生)曾经对人说:“我天性不喜欢坐船吃米饭,而喜欢吃面食骑马。” (3分。“性”1分,“餐”1分,语句通顺1分。)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