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原文原文及翻译_兰亭集序原文阅读答案_兰亭集序原文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原文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兰亭集序(王羲之)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④。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⑤。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⑥。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⑧。古人云:“死生亦大矣。⑨”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⑩。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①岁在癸丑:古代用干支纪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为癸丑年。会:集会。指永和九年东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谢安、孙绰、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山阴县兰亭(在今绍兴西南二十七里处的兰渚山上)宴聚修禊一事。修禊(xì):古代风俗,每年阴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后曹魏定为三月初三),人们去水边祭拜、洗濯,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

②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映照,萦绕。

③流觞(shāng):古时修禊时的一种活动,即把酒杯放在溪水上游的水面,任它顺水漂移,漂移到谁的面前,谁就持杯饮酒。曲水:环曲的水渠。次,处所,地方。幽情:发自内心的感情。

④品类:指万物。游目:纵目观览。

⑤相与:相互交往。俯仰:周旋。怀抱:胸怀抱负,指内心的感受。晤言:会晤谈话。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任不羁,旷达不拘。

⑥万殊:千差万别。静:安静,指“晤言”室内一类事。躁:躁动,指“放浪形骸之外”一类事。暂得于己:自己内心暂时得到满足。

⑦所之既倦:(对)所经历的事物已经厌倦。系:连缀,随着。

⑧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随着自然的功能。化,造化,指自然功能。终期于尽:最后都归于消亡。

⑨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一件大事。语出《庄子·德充符》。

⑩兴感之由:产生感慨的原因。若合一契:如同符和契那样相合。临文:当书写文章时。喻之于怀:使内心明白。

一死生:将死生看成一样。虚诞:虚妄的话。齐:相等。彭:彭祖,帝尧时人,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殇:夭折短命的人。妄作:胡说。“一死生”“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列叙时人:逐个地记下当时参与宴游的人。录其所述:记下他们的述作(诗歌)。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会诗集所写的序。

其致一也:引起感慨的情景是一样的。致,情致,这里是情景的意思。

◇鉴赏 本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记述东晋文坛盛事雅集的一篇美文。

文章开篇,作者以朴实的文笔,开门见山,点出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参加者,然后又以绚丽的彩笔描绘了兰亭的自然风光,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

作者由景生情,自然地过渡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并进而引出对死生这一大事的看法。在当时士大夫一味崇尚玄理,喜好清谈之际,王羲之对这种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无疑给当时的上层社会带来了一丝清新的务实之风。这也正是其比当时的士大夫高明之处。

序文仅325字,却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文章短小精美,句法整饬而兼有疏散,风格清新而兼有华彩,气韵平和而兼有流宕,和王羲之书法风神相通。寥寥数行,气魄不凡,加之妙文美字,相互增辉,使这篇美文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一并为后世所称颂。

◇妙评 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雅人深致,玩其抑扬之趣。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一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非止序禊事也,序诗意也。修短死生,皆一时诗意所感,故其言如此。笔情绝俗,高出选体。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二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