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梁王书原文原文及翻译_狱中上梁王书原文阅读答案_狱中上梁王书原文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狱中上梁王书原文

狱中上梁王书原文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原文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忼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①。胜等疾阳,恶之孝王②。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③。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④!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⑤。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熟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⑥。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勿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⑦。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⑧’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⑨。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⑩。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吴、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雠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秪结怨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极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案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忿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注释 ①忼慨:同“慷慨”。

②疾:恨,妒。恶(wù):诽谤,诋毁。

③卫先生:秦国人。白起为秦伐赵,破长平军,并欲灭赵,派卫先生请秦昭王增兵。传说当时出现太白食昴的天象使得昭王犹疑不定。画:谋划。太白:即金星,主兵革;昴:二十八宿之一,当赵分地。食:同“蚀”,这里有“侵犯”之意。

④精变天地:精诚使天象发生变化。信:诚。谕:理解、明白。

⑤毕议愿知:把计议的话说完,愿王知道。

⑥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封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荒**虐,箕子谏之不听被囚,于是装疯避祸。阳:同“佯”,假装。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讽谏孔子。避世:指隐居不出仕。

⑦后楚王、胡亥之听:不要走楚王、胡亥听信谗言的老路。

⑧“有白头如新”句:不相知的人,即便同处到老,依然等于陌生人;相知的人,即便是路上相遇,短时接触,也一见如故。倾盖,行道相遇,停车而语,车盖接近,指初交。

⑨樊於期(wū_jī):秦将,获罪逃到燕国,秦王杀其全家,并悬赏重金缉捕樊於期。荆轲入秦刺秦王之前,樊於期自杀以使荆轲用自己的头邀信秦王。王奢:齐臣,因得罪逃到魏国,其后齐伐魏,王奢登城谓齐将曰:“今君之来,不过以奢故也,义不苟生以为魏累!”于是自杀。

⑩尾生:传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未到,河水猛涨,他坚守信约,抱柱淹死。白圭:战国时中山国将领,因战败失掉六城,君欲杀之,遂逃至魏国;魏文侯厚待他,后来帮助魏国灭了中山。

□□(jué_tí):良马名。显于中山:因拔中山而尊显。夜光之璧:宝玉名。

移:动摇,改变。浮辞:诈伪不实的语言。

范睢:魏人。曾随魏大夫须贾使齐。后须贾怀疑范睢与齐勾结,进行审讯,打断肋骨,折脱牙齿。于是范睢逃秦,被作用为相,封应侯。拉:摧折。

捐:弃。挟:拥有。孤独之交:指不与人结党。免于嫉妒之人:即避免别人的嫉妒。

蹈:投。比周:结党营私。

素:向来,一向。宦:做官。

昆弟:兄弟。昆,兄。

偏听:听信一面之辞。独任:只任用一个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家传谣,虽是金石也会被熔化,众多的毁谤积累起来可以销熔坚硬的骨头。

系:束缚。奇偏:片面。

公听并观:公正地听取和全面地考察。

雠:仇敌。

五伯:即春秋五霸。侔:相等。

捐:弃。子之:战国时燕王哙的相,曾骗燕王让位于他,导致燕国**。

借:代替。

商鞅: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而富国强兵,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宗室贵族,孝公死,商殃被车裂。禽:同“擒”。

於(wū)陵:在今山东长山县南。子仲:即陈仲子,战国时齐人,传说楚王欲以重金聘他为相,他带全家逃走去替人家灌园。三公:秦汉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披心腹:开诚布公。情素:真实的情意。素,同“愫”。堕肝胆:披肝沥胆。爱:吝啬。跖:传说中的大盗。许由:相传为古代德行高洁之士。

因:依靠,凭借。假:凭借。

湛:同“沉”,消灭。七族:从曾祖至曾孙。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未成而死,其族坐之。要(yāo)离:吴人。燔:烧。吴王阖闾派他去刺杀庆忌,他假装犯罪让阖闾砍断右手,烧死妻子,然后单身逃出,乘机接近庆忌,把庆忌杀掉,随即自杀。

眄(miǎo):斜着眼睛看。

蟠木:屈曲的树木。柢:树根。轮囷(qún):盘绕曲屈的样子。容:雕刻装饰。

秪(zhǐ):同“只”。见德:被感激。游:宣扬。

穷居:居处僻陋。羸(léi):瘦弱。龙逢(páng):姓关,传说是夏的贤臣。夏桀荒淫,作酒池糟丘,关龙逢极谏,遭囚杀。极精神:殚精竭虑。袭:重复。迹:行径。

资:才用。

制世御俗:统制,治理国家。御:驾御。陶钧:陶工使用的转轮。比喻帝王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和运转。夺:乱。

乌集:像乌鸦那样突然聚合。喻偶然遇到,偶合,指任用吕尚。

挛拘;拳曲,这里是固执的意思。驰域外之议:指听取外界的意见。昭旷:光明豁达。

帷墙:指妻妾宠臣。不羁:不受约束。皁(zào):同“皂”,喂牛马的木槽。

盛饰入朝:衣冠整齐,到朝中办事。指严肃对待国事。底厉:同“砥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曾子:即曾参,孔子学生,他事亲至孝。有次遇一里巷名叫“胜母”,他认为这个名字违反孝道,因而不走进去。朝歌:殷都城,在今河南淇县。墨子:即墨翟,墨家学说创始人。他提倡“非乐”,有次去朝歌,觉得这一名字与自己主张不合,便掉转车头走开。

寥廓之士:指有远大志向的人。回面:转变面色。堀(kū)穴岩薮(sǒu):指山泽隐居之处。堀,同“窟”。薮,湖泽。阙下:宫阙之下,帝王居住的地方,借指朝廷。

◇鉴赏 本文选自《文选》。邹阳被羊胜等谗毁而下狱将死,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这封信,列举了大量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表白忠信,申诉无罪。当是时,邹阳“情至窘迫”,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梁孝王听信谗言将其下狱,若直说自己无罪,则等于直斥梁王昏聩,处境将更为不利;另一方面,若不将梁孝王偏信谗言说明,则又无以自白无辜。为此,邹阳采用了高超的表达技巧,首先拈出“忠无不报,信不见疑”,从“忠、信”二字入手,避开正面指斥,广征史实,论“谗毁”之祸,表述自己“忠信”的心迹。接着,从知人与不知人处落墨,说明要知人就不能听信谗言,而应警惕党人横恣之理。最后,用大量古代君臣偶合的事例为证,劝谏梁孝王真正信用贤才,“不牵乎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如此天下士人方能真正为己所用。

该文比物连类,文采飞扬,词多偶俪;语意层见复出,情意恳切,又铺张扬厉,意多慷慨,感情沉郁,有足悲者,给人以战国纵横家的韵致。难怪梁王看过这封信后大受触动,立即将之释放,并向他深词谢罪,尊为上客。

◇妙评 此书词多偶俪,意多重复,盖情至窘迫,呜咽涕泣,故反复引喻,不能自已耳。其间段落虽多,其实不过五大段文字,每一援引一结束,即以“是以”字、“故”字接下。断而不断,一气呵成。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六

孙月峰曰:“想如泉涌,若肆笔出之,而神采飞动,词章炳蔚,悲叹愤激,语兼讽刺,使人读之,千百遍不厌,卓为千古奇作。只一意而重复说,味态无穷,古无此体,是创体,比物连类,颇似骚赋。”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