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纮(hóng),字师罗》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_《王纮(hóng),字师罗》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答案_《王纮(hóng),字师罗》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王纮(hóng),字师罗》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纮(hóng),字师罗》阅读答案及翻译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纮(hóng),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元贞称善。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男,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知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中外府功曹参军事。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迁散骑常侍。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原载《北齐书·25卷列传第17》有删节)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王殊制 殊:不同

B.景奇其早慧 奇:奇怪

C.陈人寇淮南 寇:侵犯

D.乘我之弊 弊:疲惫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王纮“机智敏捷”的一组是( )(3分)

①在上不骄,为下不乱 ②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

③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④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

⑤王师罗不得杀 ⑥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纮从小聪明。十五岁时跟随在外任职的父亲,有人争论掩衣襟的方式,王纮认为衣襟向左应该是确切的,并引古籍为证。

B.王纮忠于国君,敢于且善于直言进谏。皇帝与左右饮酒,连呼痛快,王纮提出纵情享乐的直接后果,皇帝对此有所感悟。

C.王纮有辩才。皇帝责备王纮未为国君而死,要亲手杀掉王纮。王纮大声争辩,指出奸人,表白忠心,皇帝最后放了王纮。

D.王纮有军事才能。在皇帝主持的朝会上,封辅相极力请求出兵。王纮却认为兴兵动武会给外敌可乘之机,得到众人赞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5分)

译文:

(2)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5分)

译文: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