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原文及翻译_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阅读答案_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原文 】 春,齐侯以诸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①。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②?”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③。’赐我先君履④,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

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⑤。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⑥?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

,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敞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⑦。”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

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⑧?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⑨;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注释】 ①风马牛不相及:比喻齐、楚相距遥远,即使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风:放牧。

②虞:料到。

③女(rǔ):同“汝”,你。夹辅:辅佐。

④履:践履,这里指可以征讨的范围。

⑤包茅:裹成捆的青笋,是楚国特产,可以用来滤酒糟以供祭祀,楚国应向周王进贡以供王室使用。入:纳。共:同“供”,供给。

征:问,追究。

⑥岂不榖是为:即“岂为不榖”,难道是为了我。不榖: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词。

⑦徼:求。此句意为承蒙你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给了我们恩惠,使我们国家得以保全。

⑧绥:安抚。

⑨方城:山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方城县东。方城以为城:以方城作为城墙。

【鉴赏】 齐桓公为春秋首霸,在此之前,他已然控制了北方各诸侯国,为了进一步称霸天下,便假借“夹辅周室”的名义,于公元前656年亲率

齐、鲁、宋、卫、郑、许、曹、陈八国军队,寻找借口向楚国进军,以树立威信,巩固盟主的地位;与此同时,楚国也日渐强大,并逐步

向北扩张,于是齐国和楚国就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外交斗争。

齐国君臣咄咄逼人,管仲在无理中寻找借口,说楚国没有进贡包茅,小题大做;又以周昭王死在楚国为要挟,更是牵强无稽。齐恒公

则显得霸气懔然。面对如此强敌,楚国使者屈完不卑不亢,从容应对,义正词严,委婉中带着强硬,最后终于达成妥协,齐桓公不战而退

。本文以小见大,从一个巧妙的角度生动再现了春秋时代群雄争霸的历史画面。

屈完面对侵略、毫不让步的不屈精神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方城为城”二句,也为后世不少不屈服于武力的人所引用;而“风马牛不

相及”更已成为人们所熟用的成语。

■妙评 篇中写齐处,一味是权谋笼络之态。写楚处,忽而驯顺,忽而诙谐,忽而严厉,节节生峰。真辞令妙品。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一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