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选讲》陆永品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张元干,字仲宗,别号芦川居士,长乐(在今福建省)人。他的词,风格豪放,晚年所写的两首《贺新郎》,气势磅礴,悲凉慷慨。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是送胡邦衡的。胡邦衡,名铨,是南宋朝廷中坚决的主战派。在秦桧主持屈辱的和议时,他上书请斩秦桧,被贬官到福州做签判(属员)。和议成,再把他流放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加以管制的处分。他当时在做签判,早已不做待制(朝廷的顾问官)了,题目里称他为“待制”,是用他过去的官衔。张元干不顾当时主和派田强大压力,特地写这首《贺新郎》来给胡铨送行,在词里对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表示强烈不满,对胡铨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
词从国破家亡的现实写起。“梦绕神州路”是说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国土,连做梦都在绕着上汴京的路上转。“神州”本指中国,这里主要指被金人侵占的汴京。“怅秋风”以下三句写自己梦中所见。当他梦里走向汴京时,被秋风引起了惆怅的感情。那里已是“连营画角”,驻扎着金兵的各个军营,吹起了此起彼伏的军号声。再看看汴京的宫殿已经荒废了。“故宫离黍”是说以前盖着宫殿的地方如今长满了禾黍(大黄米一类植物)。这里写他梦到汴京所见,也许是他真的做了这样的梦,也许是他的想象,总之是写出北宋灭亡、汴京荒芜了。接下去就提出了问题。
“底事昆仑倾砥柱”以下三句,就是问为什么北宋会灭亡的呢?接下去先不作回答,先描写北宋灭亡、人民遭难的惨状。因为什么缘故昆仑山崩塌,砥柱山倾倒,以致黄河泛滥成灾,到处乱流呢?在这里,词人用山崩地裂、洪水泛滥来比喻金兵灭亡北宋,把广大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历史事实。洪水冲毁了家园,人们纷纷逃难,千万个村庄成了狐狸和野兔的乐园。“底事”,什么事。“昆仑”、“砥柱”都是山名。昆仑山是黄河的发源地,砥柱山在黄河中。“九地”,也就是九州大地。“乱注”,到处乱流。“聚万落千村狐兔”的“聚”字,突出了狐、兔之多,表现出人民遭受了严重的苦难。
作者已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亡国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在当时,这答案不能明白讲出,所以,词人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两句诗,来暗示亡国破家的罪责应该由最高统治者来承担。“天意高难问”以下四句是说:天(比喻最高统治者)因为高高在上,所以它的心意很难问明白,人之常情是越到老年就越容易产生悲感,更何况今天在南浦送胡铨到新州去呢?“老易”,越老越容易。“悲难诉”,是说悲愁无法诉说得清楚。“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君”,指胡铨。这里从“天意高难问”,联系到胡铨因反对屈辱和议而被流放,就婉转地透露出南宋小朝廷走投降主义路线,造成苟安局面,无法收复失地。
下片写出了作者对胡铨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的慰勉。
开头四句是写词人送别胡铨时所看到的景致。“凉生岸柳催残暑”点明季节,说明作者写词时,是在夏末秋初。凉风吹动岸边的柳树,仿佛在催着残存的暑气赶快退尽。天上,银河明亮,星星稀疏,月亮清淡,不时有一两片云彩轻轻遮住月亮,又忽然飞了过去。“耿斜河”是说银河在夏夜显得很清晰。“耿”是明亮的意思。“斜河”指夜深时银河的方位已变得倾斜了。“断云”,这里指小片的云。“微度”,轻轻地飘过去。这时词人在想些什么?从“万里江山知何处”到“书成谁与”几句,就具体地写出了作者所想的内容。胡铨流放新州,从此相隔万里,再不知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回想以前,两人常常在夜里面对面躺在床上谈心,而今后,传书的大雁飞不到偏僻边远的新州,信写成了,又该交给谁寄去呢?读到这里,我们能不被作者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所感动吗?“回首”,回想起。“书成谁与”,是说,写好信,让谁给送去呢?
但是,作者并不到此为止,“目尽青天怀今古”以下两句,便把词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一步。“目尽青天”是说词人仰起头来久久地凝视青天,仿佛要把它看透。“怀今古”是指追思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儿曹恩怨相尔汝”出自唐朝诗人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这原是形容颖师的琴声就象小孩子一忽儿埋怨、一忽儿又和好那样。“儿曹”,即儿辈。“儿曹恩怨”指小孩儿之间一会儿要好,一会儿埋怨。“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相尔汝”是形容两人讲话时互相指着对方的那种样子。“肯”是“哪里肯”的意思。这两句借用韩愈的诗句而加以变化,意思是说张元干和胡铨在分手时能够放眼天下,怀想古今,相互勉励以英雄人物为榜样,顽强地斗争下去,而决不肯象小儿女似地为了朋友私情不忍分别。思怨在这里指交情。
在词的最后两句作者以高昂的调子写道:来,让我们高高举起酒杯(“大白”就是酒杯),听我唱一曲豪壮的《金缕曲》(《贺新郎》的别名)来为你送行吧!这就把不肯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推向了高潮,使这首词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相传张元干因为写了这首词,也受到了革除功名的处罚,由此也可见它确实是刺痛了南宋当权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