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第三卷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原文及翻译_菜根谭第三卷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阅读答案_菜根谭第三卷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文言文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文言文 > 菜根谭第三卷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菜根谭第三卷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第三卷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原文】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译文】
立身处事不可太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委屈、毁谤、脏污都要容忍才行;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太清,不管是好人、坏人、智者、愚者都要包容才行。
【解说】
世界本来就不完美,要想生存,必须学会容忍,培养宽容的气度,容纳世界的污辱垢秽、善恶贤愚,否则“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法。”生活中择友交往也是这样。“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学会生存,就是要学会在不完美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例解】
广选治国才 化敌为我用
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生于1592年,卒于1643年)是在开国创业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政治家。由于他深于实践,经验丰富,不仅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且富有远见。他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这一点,在大清河围城战中使他得到十分深刻的启示。他亲眼看见,明军长期被围,粮草断绝,杀马为食,马吃完了,就吃树皮挖野菜,尽管如此,仍不肯投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中原汉人读书多,是非界限明确,每个人都把当亡国奴视为最大的耻辱。从这件事使清太宗认识到,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长久治天下;要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精于韬略,有一大批贤能志士辅佐朝政,这就是文治的道理。所以,从此以后,清太宗便十分重视读书,大力振兴文化教育,提高满族人的文化素质,并作出规定,诸王臣的子弟,凡年龄在8岁以上,15岁以下者,都必须读书,如果子弟不读书,就责罚他们的父母。在提倡读书的同时,清太宗开科取士,录取满、汉、蒙古族中学习优秀的人为官。
为了广选治国人才,清太宗经常对他的大臣们宣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他说:“金银财物是宝贵的,但终归是有数的,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人的才能却不是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如果能得到一两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为国效力,国家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利益。”他还告诫大臣们说:“我治理国家,以人才为根本,而你们这些做大臣的,也应该以推荐人才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否则,就是失职。”在用人的实践中,清太宗一贯坚持不问资历长短,不问身份贵贱,只问才学能力和品德。坚持唯才是用。如宁完我原是太宗侄儿萨哈磷的奴隶,太宗发现他是一个人才,立即提升他为参将。后来,宁完我竟一举成为清初的一位治国有方的名臣。汉官范文程原是明朝名臣,富有治国才能,太宗将其收降后,敬若神明,凡事都要征求范文程的意见后,才下诏去办。洪承畴是明朝一位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战将,在几次战斗中,都是由于洪承畴的指挥,明军力战清太宗所率领的清军,并使其连连失利。因此,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样一个有才之将十分敬慕,并决心将其弄到自己的身边,为清廷出力。1641年,洪承畴率军13万、马4万去解锦州之围。当时,洪承畴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就序,一时没有出战。然而崇祯帝却一天几次下诏催战,洪承畴认为圣命难违,被逼仓促出击,结果大败,洪承畴被俘。清太宗听到俘获洪承畴的消息十分高兴,急忙下令将其解到盛京,并让明将范文程劝降。洪承畴不仅坚持不降,而且骂不绝口。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种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更加敬佩,于是便亲自前去探望,将自己身上穿的貂皮大衣脱下以赐。面对此种景况,洪承畴沉思良久,深感清太宗为有识之君,于是便叩头请降(也有史书记载,清太宗以其宠爱的妃子相许诱降成功的)。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非常高兴,曾陈百戏以表庆贺。对此,清廷诸将非常不满,说道:“洪一羁囚,为何待他这样重?”清太宗闻言笑着对他们说:“我们这些人顶风冒雨进行征战是为了什么?”众大臣道:“欲得中原。”太宗说:“既然如此,我们有了明朝这员勇敢有谋之将,就像一些瞎子在到处乱撞的时候,忽然得到了一个领路的向导,难道不值得大贺特庆吗?”文武百官听后,认为太宗讲得很有道理,个个心悦诚服。后来,洪承畴在清军入关、挺进中原、荡平江南等战斗中,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