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意思_《一毛不拔》的故事-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一毛不拔的故事(出自百度百科)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思学家,不赞成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天,墨子的弟子离滑厘问杨朱:“如果拔您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您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您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讲求‘兼爱’,要是对天下人有利,即使他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心甘情愿。”

一毛不拔的出处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

一毛不拔的意思

一毛不拔原是指战国思想家杨朱所倡导的“为我”、“贵己”、“贵生”学说。他反对墨子兼爱及儒家伦理主张,主张既不损己为人,亦不损人为己,但这思想在历史上备受非议,孟子就攻击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此后一毛不拔成为人们讽刺自私自利的成语。

一毛不拔的解释(来自维基百科)

杨朱主张“贵己”、“为我”。所谓“贵己”,是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即顺乎人类自然本性;“为我”则指行为应以个人出发。杨朱发表其思想时,各国诸侯为扩充王族领土而发动战争、驱策庶民以保王族利益,他认为这有违人性,非治天下之道。他说:“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

杨主的贵己说,主张追求个人独立,冲击当时的君权思想,他的一毛不拔论逐成为批判对象。孟子在《孟子·尽心篇》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后来韩非亦批评,杨朱“不以天下之大利,易其胫一毛”。

在小说中,一毛不拔成为成语,形容自私行为。《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里:“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即使到了近代,“一毛不拔”这句成语仍然经常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如《文明小中史》说:“杨是一毛不拔的,也只会混在里面,白吃白喝,只要对己有利,要其命也可,只要对人有利,要其毛也不。”

正确理解一毛不拔的思想,须先了解语中潜词,“拔一毛以利天下(而害己),不为也”,杨朱思想在汉朝后趋势合流为广义道家思想一脉,如与《阴符经》相辉映,有“恩害相生”的内容于义颇近。

附:故事“一毛不拔”的主人公——杨朱

杨朱,或作阳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字子居,魏国人,生平已不可考。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现。他的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过老子。其活动的年代,比墨子稍后,而又早于孟子。有人说他是老子弟子。杨朱的学说在当时相当著名,但现在已找不到系统的论述了,零星的对杨朱学说的描述散见于《孟子》、《列子》及《淮南子》中。

《孟子·滕文公》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杨朱之学与墨家并属先秦时的显学。(可是在后世,杨朱和墨家的学说被孔孟之道所贬斥,大家都努力做君子或“伪君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编者注)

《列子·杨朱》篇: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孟子就指责杨墨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其攻击大过于分析。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