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日为文”下一句是什么-中甚自惭-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虽日为文”下一句...

“虽日为文”下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3-13 09:08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虽日为文”下一句是:“中甚自惭”,这是出自于 宋朝 苏洵 所著的《送石昌言使北引》。

送石昌言使北引

作者:苏洵   朝代:宋朝

  昌言举进士时,

  吾始数岁,

  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家居相近,

  又以亲戚故,

  甚狎。

  昌言举进士,

  日有名。

  吾后渐长,

  亦稍知读书,

  学句读、属对、声律,

  未成而废。

  昌言闻吾废学,

  虽不言,

  察其意,

  甚恨。

  后十余年,

  昌言及第第四人,

  守官四方,

  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

  乃能感悔,

  摧折复学。

  又数年,

  游京师,

  见昌言长安,

  相与劳问,

  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

  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

  虽日为文,

  中甚自惭;

  及闻昌言说,

  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

  又来京师,

  而昌言官两制,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建大旆,

  从骑数百,

  送车千乘,

  出都门,

  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

  见昌言先府君旁,

  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

  得为使,

  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

  为我言曰:“既出境,

  宿驿亭。

  闻介马数万骑驰过,

  剑槊相摩,

  终夜有声,

  从者怛然失色。

  及明,

  视道上马迹,

  尚心掉不自禁。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

  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

  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

  以为夷狄笑。

  呜呼!

  何其不思之甚也!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

  壮士健马皆匿不见,

  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

  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

  请以为赠。

苏洵

苏洵简介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性别:男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苏洵生平介绍

苏洵,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亦有一女,名唤小妹,人称苏小妹。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