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下一句是什么-地大震-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下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20 09:02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下一句是:“地大震”,这是出自于 清朝 蒲松龄 所著的《地震》。

地震

作者:蒲松龄   朝代:清朝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

  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

  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

  自东南来,

  向西北去。

  众骇异,

  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摆簸,

  酒杯倾覆;

  屋梁椽柱,

  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

  方知地震,

  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

  仆而复起;

  墙倾屋塌之声,

  与儿啼女号,

  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

  坐地上,

  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

  鸡鸣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

  始稍定。

  视街上,

  则男女裸聚,

  竞相告语,

  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

  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栖霞山裂;

  沂水陷穴,

  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

  夜起溲溺,

  回则狼衔其子。

  妇急与狼争。

  狼一缓颊,

  妇夺儿出,

  携抱中。

  狼蹲不去。

  妇大号。

  邻人奔集,

  狼乃去。

  妇惊定作喜,

  指天画地,

  述狼衔儿状,

  己夺儿状。

  良久,

  忽悟一身未着寸缕,

  乃奔。

  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

  同一情状也。

  人之惶急无谋,

  一何可笑!

蒲松龄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