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政篇》是谁的作品?-王鏊-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亲政篇》是谁的作...

《亲政篇》是谁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0-02-19 09:00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亲政篇》作者是:“王鏊”,这是出自于 明朝 王鏊 所著的《亲政篇》。

亲政篇

作者:王鏊   朝代:明朝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

  下之情达于上,

  上下一体,

  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

  上下间隔,

  虽有国而无国矣,

  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

  不交则否,

  自古皆然,

  而不交之弊,

  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君臣相见,

  止于视朝数刻;

  上下之间,

  章奏批答相关接,

  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非独沿袭故事,

  亦其地势使然。

  何也?

  国家常朝于奉天门,

  未尝一日废,

  可谓勤矣。

  然堂陛悬绝,

  威仪赫奕,

  御史纠仪,

  鸿胪举不如法,

  通政司引奏,

  上特视之,

  谢恩见辞,

  惴惴而退,

  上何尝治一事,

  下何尝进一言哉?

  此无他,

  地势悬绝,

  所谓堂上远于万里,

  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

  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

  询谋大臣在焉;

  路门之外为治朝,

  日视朝在焉;

  路门之内为内朝,

  亦曰燕朝。

  《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

  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

  所以正上下之分;

  听政而视路寝,

  所以通远近之情。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

  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

  则御焉,

  盖古之外朝也。

  其北曰太极门,

  其西曰太极殿,

  朔、望则坐而视朝,

  盖古之正朝也。

  又北曰两仪殿,

  常日听朝而视事,

  盖古之内朝也。

  宋时常朝则文德殿,

  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

  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

  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

  试进士则崇政殿。

  侍从以下,

  五日一员上殿,

  谓之轮对,

  则必入陈时政利害。

  内殿引见,

  亦或赐坐,

  或免穿靴,

  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

  盖天有三垣,

  天子象之。

  正朝,

  象太极也;

  外朝,

  象天市也;

  内朝,

  象紫微也。

  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

  即古之正朝也。

  常日则奉天门,

  即古之外朝也。

  而内朝独缺。

  然非缺也,

  华盖、谨身、武英等殿,

  岂非内朝之遗制乎?

  洪武中如宋濂、刘基,

  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

  日侍左右,

  大臣蹇义、夏元吉等,

  常奏对便殿。

  于斯时也,

  岂有壅隔之患哉?

  今内朝未复,

  临御常朝之后,

  人臣无复进见,

  三殿高閟,

  鲜或窥焉。

  故上下之情,

  壅而不通;

  天下之弊,

  由是而积。

  孝宗晚年,

  深感有慨于斯,

  屡召大臣于便殿,

  讲论天下事。

  方将有为,

  而民之无禄,

  不及睹至治之美,

  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

  近法孝宗,

  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常朝之外,

  即文华、武英二殿,

  仿古内朝之意,

  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

  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

  诸司有事咨决,

  上据所见决之,

  有难决者,

  与大臣面议之;

  不时引见群臣,

  凡谢恩辞见之类,

  皆得上殿陈奏。

  虚心而问之,

  和颜色而道之,

  如此,

  人人得以自尽。

  陛下虽身居九重,

  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

  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

  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

  如此,

  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

  唐、虞之时,

  明目达聪,

  嘉言罔伏,

  野无遗贤,

  亦不过是而已。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生平
父王琬,曾官光化知县。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8岁能读经史,12岁能作诗,16岁随父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一些大臣都称他为天下奇士。明成化十年(1474),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翌年,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一时盛名天下。

孝宗即位(1488年),王鏊被迁为侍讲学士,充任讲官。当时孝宗宠信李广,整日在李广陪伴下游玩。王鏊便以周文王勤政的典故反复劝谏,终使孝宗感动,在选择太子僚属时,就命他兼任谕德,不久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

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鏊被进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十二月,王鏊进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次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一生为人正直,时称“天下穷阁老”。朝廷忠良尚宝卿崔睿等3人被刘瑾借故毒刑敲打几死,王鏊不顾个人安危,当刘瑾面斥责道:“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刘瑾千方百计杀逆己朝臣韩文、刘健、谢迁,因王鏊“前后力救得免”。刘瑾权倾内外,焦芳又一味奉迎,气焰日益嚣张,王鏊与韩文等上疏请诛刘瑾等“八党”,不被采纳。正德四年(1509),以武英殿大学士致仕。此后,朝廷大臣交相荐举,终不肯复出。

王鏊致仕回乡至逝世,家居共14年,“不治生产,惟看书著作为娱,旁无所好,兴致古澹,有悠然物外之趣”。他居官清廉,全无积蓄,被人称为“天下穷阁老”。他潜心学问,文章尔雅,议论精辟,使弘治、正德间文体为之一变。著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

嘉靖三年(1524年),王鏊病逝,享年75岁。逝世后,追封太傅,谥“文恪”。其故里陆巷有惠堂及解元、会元、探花牌楼。葬东山梁家山,其墓前曾有唐寅手书的“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牌坊。现陆巷有“惠和堂”。“双进士坊”等遗址。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