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质书》第一十二句是什么-丕白-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与吴质书》第一十...

《与吴质书》第一十二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09 09:00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与吴质书》第一十二句是:“丕白”,这是出自于 魏晋 曹丕 所著的《与吴质书》。

与吴质书

作者:曹丕   朝代:魏晋

  二月三日,

  丕白。

  岁月易得,

  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

  《东山》犹叹其远,

  况乃过之,

  思何可支!

  虽书疏往返,

  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

  亲故多离其灾,

  徐、陈、应、刘,

  一时俱逝,

  痛可言邪?

  昔日游处,

  行则连舆,

  止则接席,

  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

  丝)竹并奏,

  酒酣耳热,

  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

  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

  可长共相保,

  何图数年之间,

  零落略尽,

  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

  都为一集,

  观其姓名,

  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

  犹在心目,

  而此诸子,

  化为粪壤,

  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

  类不护细行,

  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

  恬淡寡欲,

  有箕山之志,

  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余篇,

  成一家之言,

  词义典雅,

  足传于后,

  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

  其才学足以著书,

  美志不遂,

  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

  对之技泪,

  既痛逝者,

  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

  微为繁富。

  公干有逸气,

  但未遒耳;

  其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

  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

  惜其体弱,

  不足起其文,

  至于所善,

  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

  仲尼覆醢于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

  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

  自一时之儁也,

  今之存者,

  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

  来者难诬,

  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

  所怀万端,

  时有所虑,

  至通夜不瞑,

  志意何时复类昔日?

  已成老翁,

  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余,

  在兵中十岁,

  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

  而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

  服虎豹之文,

  无众星之明,

  假日月之光,

  动见瞻观,

  何时易乎?

  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

  年一过往,

  何可攀援,

  古人思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

  颇复有所述造不?

  东望於邑,

  裁书叙心。

  丕白。

曹丕

魏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庙号世祖(魏世祖),谥号文皇帝(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次子。性格善谋多诈。父曹操,母卞夫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曹丕继位为丞相,他积极调节曹家与士族阶层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解决了曹操至死不能当皇帝的头疼问题,获得了士族的支持。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大魏,自立为皇帝。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原许县)迁至洛阳。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把用人权从士族地主手中收归朝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导致魏国统治被士族垄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卓越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远不如自己的父亲曹操,各方面才能也比不上孙权。他曾三次亲自统军率数十万大军、水师伐东吴、蜀汉,皆大败而还。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高的成就。写下《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