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是心足以王矣”上一句是什么-”曰:“有之-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曰:“是心足以...

“”曰:“是心足以王矣”上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01 09:01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曰:“是心足以王矣”上一句是:“”曰:“有之”,这是出自于 先秦 孟子 所著的《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

作者:孟子   朝代:先秦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

  无道桓、文之事者,

  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

  无以,

  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

  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

  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

  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

  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

  是乃仁术也!

  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

  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

  反而求之,

  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

  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

  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

  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

  不为也,

  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

  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独何与?

  权,

  然后知轻重;

  度,

  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

  心为甚。

  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

  危士臣,

  构怨于诸侯,

  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

  吾何快于是!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

  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王之诸臣,

  皆足以供之,

  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

  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

  朝秦、楚,

  莅中国,

  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

  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

  虽不得鱼,

  无后灾;

  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

  尽心力而为之,

  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

  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寡固不可以敌众,

  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

  方千里者九,

  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

  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

  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

  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

  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

  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

  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

  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苦,

  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

  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