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其文疏荡”下一句是什么-颇有奇气-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故其文疏荡”下一...

“故其文疏荡”下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12 09:01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故其文疏荡”下一句是:“颇有奇气”,这是出自于 宋朝 苏辙 所著的《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作者:苏辙   朝代:宋朝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

  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

  充乎天地之间,

  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

  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故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

  虽无所不读,

  然皆古人之陈迹,

  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

  故决然舍去,

  求天下奇闻壮观,

  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

  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北顾黄河之奔流,

  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

  仰观天子宫阙之壮,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

  听其议论之宏辩,

  观其容貌之秀伟,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入则周公、召公,

  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

  不志其大,

  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人见欧阳公,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闻一言以自壮,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

  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

  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偶然得之,

  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

  便得优游数年之间,

  将归益治其文,

  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又幸矣!

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生平
1039年二月二十日(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语,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绍圣丁丑春(1098)移化州别驾(官名,通常用于安置贬谪官,正九品。),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评论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