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如鸟兽”上一句是什么-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民如鸟兽”上一句...

“民如鸟兽”上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10 09:01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民如鸟兽”上一句是:“不地著则离乡轻家”,这是出自于 汉朝 晁错 所著的《论贵粟疏》。

论贵粟疏

作者:晁错   朝代:汉朝

  圣王在上,

  而民不冻饥者,

  非能耕而食之,

  织而衣之也,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而国亡捐瘠者,

  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

  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

  而畜积未及者,

  何也?

  地有遗利,

  民有余力,

  生谷之土未尽垦,

  山泽之利未尽出也,

  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

  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

  不足生于不农,

  不农则不地著,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

  严法重刑,

  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

  不待轻暖;

  饥之于食,

  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

  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

  肤寒不得衣,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

  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明主知其然也,

  故务民于农桑,

  薄赋敛,

  广畜积,

  以实仓廪,

  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

  在上所以牧之,

  趋利如水走下,

  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

  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

  然而众贵之者,

  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

  在于把握,

  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此令臣轻背其主,

  而民易去其乡,

  盗贼有所劝,

  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

  长于时,

  聚于力,

  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之重,

  中人弗胜,

  不为奸邪所利;

  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

  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

  夏耘,

  秋获,

  冬藏,

  伐薪樵,

  治官府,

  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

  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虐,

  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

  无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

  小者坐列贩卖,

  操其奇赢,

  日游都市,

  乘上之急,

  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

  女不蚕织,

  衣必文采,

  食必粱肉;

  无农夫之苦,

  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

  交通王侯,

  力过吏势,

  以利相倾;

  千里游遨,

  冠盖相望,

  乘坚策肥,

  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

  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

  好恶乖迕,

  而欲国富法立,

  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

  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

  在于贵粟;

  贵粟之道,

  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

  得以拜爵,

  得以除罪。

  如此,

  富人有爵,

  农民有钱,

  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

  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

  以供上用,

  则贫民之赋可损,

  所谓损有余、补不足,

  令出而民利者也。

  顺于民心,

  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

  二曰民赋少,

  三曰劝农功。

  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

  复卒三人。

  车骑者,

  天下武备也,

  故为复卒。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

  汤池百步,

  带甲百万,

  而无粟,

  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

  粟者,

  王者大用,

  政之本务。

  令民入粟受爵,

  至五大夫以上,

  乃复一人耳,

  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爵者,

  上之所擅,

  出于口而无穷;

  粟者,

  民之所种,

  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

  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

  以受爵免罪,

  不过三岁,

  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

  甚大惠也。

  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

  边食足以支五岁,

  可令入粟郡县矣;

  足支一岁以上,

  可时赦,

  勿收农民租。

  如此,

  德泽加于万民,

  民俞勤农。

  时有军役,

  若遭水旱,

  民不困乏,

  天下安宁;

  岁孰且美,

  则民大富乐矣。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

著作
晁错为人刚直苛刻,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汉政权制定并主持实施了许多积极政策,还写出了《论贵粟疏》、《言兵事书》、《说景帝前削藩书》、《募民徏塞下书》等大量政论性文章。《汉书艺文志》有“晁错三十一篇”之说,可惜未全部流传下来。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