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妇吟》第六十八句是什么-红粉香脂刀下死-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秦妇吟》第六十八...

《秦妇吟》第六十八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09 09:01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秦妇吟》第六十八句是:“红粉香脂刀下死”,这是出自于 唐朝 韦庄 所著的《秦妇吟》。

秦妇吟

作者:韦庄   朝代:唐朝

  中和癸卯春三月,

  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

  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

  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

  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

  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

  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

  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金鞍,

  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

  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

  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

  已见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

  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

  拟向潼关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

  尽道贼军来未及。

  须臾主父乘奔至,

  下马入门痴似醉。

  适逢紫盖去蒙尘,

  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羸携幼竞相呼,

  上屋缘墙不知次。

  南邻走入北邻藏,

  东邻走向西邻避。

  北邻诸妇咸相凑,

  户外崩腾如走兽。

  轰轰混混乾坤动,

  万马雷声从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

  十二官街烟烘烔。

  日轮西下寒光白,

  上帝无言空脉脉。

  阴云晕气若重围,

  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气潜随帝座移,

  妖光暗射台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沸,

  处处冤声声动地。

  舞伎歌姬尽暗捐,

  婴儿稚女皆生弃。

  东邻有女眉新画,

  倾国倾城不知价。

  长戈拥得上戎车,

  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

  才上雕鞍教走马。

  有时马上见良人,

  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女真仙子,

  一寸横波剪秋水。

  妆成只对镜中春,

  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

  斜袒半肩欲相耻。

  牵衣不肯出朱门,

  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

  昨日良媒新纳聘。

  琉璃阶上不闻行,

  翡翠帘间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

  身首支离在俄顷。

  仰天掩面哭一声,

  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邻少妇行相促,

  旋拆云鬟拭眉绿。

  已闻击托坏高门,

  不觉攀缘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

  欲下回梯梯又摧。

  烟中大叫犹求救,

  梁上悬尸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锯,

  不敢踟蹰久回顾。

  旋梳蝉鬓逐军行,

  强展蛾眉出门去。

  旧里从兹不得归,

  六亲自此无寻处。

  一从陷贼经三载,

  终日惊忧心胆碎。

  夜卧千重剑戟围,

  朝餐一味人肝脍。

  鸳帏纵入岂成欢?

  宝货虽多非所爱。

  蓬头垢面眉犹赤,

  几转横波看不得。

  衣裳颠倒语言异,

  面上夸功雕作字。

  柏台多半是狐精,

  兰省诸郎皆鼠魅。

  还将短发戴华簪,

  不脱朝衣缠绣被。

  翻持象笏作三公,

  倒佩金鱼为两史。

  朝闻奏对入朝堂,

  暮见喧呼来酒市。

  一朝五鼓人惊起,

  叫啸喧呼如窃语。

  夜来探马入皇城,

  昨日官军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里,

  朝若来兮暮应至。

  凶徒马上暗吞声,

  女伴闺中潜生喜。

  皆言冤愤此时销,

  必谓妖徒今日死。

  逡巡走马传声急,

  又道官军全阵入。

  大彭小彭相顾忧,

  二郎四郎抱鞍泣。

  沉沉数日无消息,

  必谓军前已衔璧。

  簸旗掉剑却来归,

  又道官军悉败绩。

  四面从兹多厄束,

  一斗黄金一斗粟。

  尚让厨中食木皮,

  黄巢机上刲人肉。

  东南断绝无粮道,

  沟壑渐平人渐少。

  六军门外倚僵尸,

  七架{寨}营中填饿殍。

  长安寂寂今何有?

  废市荒街麦苗秀。

  采樵斫尽杏园花,

  修寨诛残御沟柳。

  华轩绣毂皆销散,

  甲第朱门无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

  花萼楼前荆棘满。

  昔时繁盛皆埋没,

  举目凄凉无故物。

  内库烧为锦绣灰,

  天街踏尽公卿骨!

  来时晓出城东陌,

  城外风烟如塞色。

  路旁时见游奕军,

  坡下寂无迎送客。

  霸陵东望人烟绝,

  树锁骊山金翠灭。

  大道俱成棘子林,

  行人夜宿墙匡月。

  明朝晓至三峰路,

  百万人家无一户。

  破落田园但有蒿,

  摧残竹树皆无主。

  路旁试问金天神,

  金天无语愁于人。

  庙前古柏有残枿,

  殿上金炉生暗尘。

  一从狂寇陷中国,

  天地晦冥风雨黑。

  案前神水咒不成,

  壁上阴兵驱不得。

  闲日徒歆奠飨恩,

  危时不助神通力。

  我今愧恧拙为神,

  且向山中深避匿。

  寰中箫管不曾闻,

  筵上牺牲无处觅。

  旋教魔鬼傍乡村,

  诛剥生灵过朝夕。

  妾闻此语愁更愁,

  天遣时灾非自由。

  神在山中犹避难,

  何须责望东诸侯!

  前年又出扬震关,

  举头云际见荆山。

  如从地府到人间,

  顿觉时清天地闲。

  陕州主帅忠且贞,

  不动干戈唯守城。

  蒲津主帅能戢兵,

  千里晏然无犬声。

  朝携宝货无人问,

  暮插金钗唯独行。

  明朝又过新安东,

  路上乞浆逢一翁。

  苍苍面带苔藓色,

  隐隐身藏蓬荻中。

  问翁本是何乡曲?

  底事寒天霜露宿?

  老翁暂起欲陈辞,

  却坐支颐仰天哭。

  乡园本贯东畿县,

  岁岁耕桑临近甸。

  岁种良田二百廛,

  年输户税三千万。

  小姑惯织褐絁袍,

  中妇能炊红黍饭。

  千间仓兮万丝箱,

  黄巢过后犹残半。

  自从洛下屯师旅,

  日夜巡兵入村坞。

  匣中秋水拔青蛇,

  旗上高风吹白虎。

  入门下马若旋风,

  罄室倾囊如卷土。

  家财既尽骨肉离,

  今日垂年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

  山中更有千万家,

  朝饥山上寻蓬子,

  夜宿霜中卧荻花!

  妾闻此老伤心语,

  竟日阑干泪如雨。

  出门惟见乱枭鸣,

  更欲东奔何处所?

  仍闻汴路舟车绝,

  又道彭门自相杀。

  野宿徒销战士魂,

  河津半是冤人血。

  适闻有客金陵至,

  见说江南风景异。

  自从大寇犯中原,

  戎马不曾生四鄙。

  诛锄窃盗若神功,

  惠爱生灵如赤子。

  城壕固护教{斆、敩、效}金汤,

  赋税如云送军垒。

  奈何四海尽滔滔,

  湛然一境平如砥。

  避难徒为阙下人,

  怀安却羡江南鬼。

  愿君举棹东复东,

  咏此长歌献相公。

韦庄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主要作品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秾丽,韦清新。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生平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宝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文学地位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梼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梼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弦上黄莺语’(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评价他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