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第八十六句是什么-至于君不君-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太史公自序》第八...

《太史公自序》第八十六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09 09:00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太史公自序》第八十六句是:“至于君不君”,这是出自于 汉朝 司马迁 所著的《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朝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有能绍明世、正《易传》,

  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意在斯乎!

  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

  孔子为鲁司寇,

  诸侯害子,

  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

  道之不行也,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以为天下仪表,

  贬天子,

  退诸侯,

  讨大夫,

  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

  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

  上明三王之道,

  下辨人事之纪,

  别嫌疑,

  明是非,

  定犹豫,

  善善恶恶,

  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

  继绝世,

  补弊起废,

  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

  故长于变;

  《礼》经纪人伦,

  故长于行;

  《书》记先王之事,

  。

  故长于政;

  《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

  故长于风;

  《乐》乐所以立,

  故长于和;

  《春秋》辨是非,

  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道化,

  《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

  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

  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

  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故曰‘臣弑君,

  子弑父,

  非一旦一夕之故也,

  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前有谗而弗见,

  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

  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

  必陷篡弑之诛,

  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

  为之不知其义,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夫不通礼义之旨,

  至于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

  臣不臣则诛,

  父不父则无道,

  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

  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

  法施已然之后;

  法之所为用者易见,

  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

  上无明君,

  下不得任用,

  故作《春秋》,

  垂空文以断礼义,

  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

  下得守职,

  万事既具,

  咸各序其宜,

  夫子所论,

  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

  否否,

  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

  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

  《尚书》载之,

  礼乐作焉。

  汤武之隆,

  诗人歌之。

  《春秋》采善贬恶,

  推三代之德,

  褒周室,

  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

  至明天子,

  获符瑞,

  封禅,

  改正朔,

  易服色,

  受命于穆清,

  泽流罔极,

  海外殊俗,

  重译款塞,

  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

  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

  有国者之耻;

  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

  废明圣盛德不载,

  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

  堕先人所言,

  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

  整齐其世传,

  非所谓作也,

  而君比之于《春秋》,

  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

  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

  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

  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

  作《春秋》;

  屈原放逐,

  著《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也,

  故述往事,

  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至于麟止,

  自黄帝始。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成就
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像司马迁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学大师,绝对不会自划范围,限制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探索领域。古代的史官本来以星历之事为其本职之一,故精通星象之学也不足为奇。不过司马迁能用史学家的高赡远瞩的眼光,把星象学与历史问题结合起来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可是其他星象家和史学家皆望尘莫及的高明之处。司马迁并末用星象学去占测具体的人事变异,而是用来总结历史规律,这不能不说是他对星系学的创造性应用。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史记》及“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据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候力政、五伯代兴及到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星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此外,司马迁又总结了战国以来的星象学的基本原则,表述如下(亦记载于《天官书》中):

“我仔细检查史书的记裁,考察历史上的事变,发现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现象。五星在逆行时,往往变得特别明亮。日月的蚀食及其向南向北的运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这是星象学所要依据的最基本的数据。而星空中的紫宫星垣和东西南北四宫星宿及其所属的众多星辰,都是位置不变的,它们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离也是一定不变的,它们的分布排列象征着天上五官的位置。这是星象学中作为‘经’亦即不变的依据。而水、火、金、木、土星则是上天的五位辅住,它们的出现隐伏也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但其运行速度快慢不均。这是星象学中的‘纬’亦即经紫变动的部分。把这些固定的和变动的两种星象结合起来,就可以预测人事的变化了。”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