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梁王书》第一八十九句是什么-独化于陶钧之上-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狱中上梁王书》第...

《狱中上梁王书》第一八十九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11-13 09:00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狱中上梁王书》第一八十九句是:“独化于陶钧之上”,这是出自于 汉朝 邹阳 所著的《狱中上梁王书》。

狱中上梁王书

作者:邹阳   朝代:汉朝

  臣闻忠无不报,

  信不见疑,

  臣常以为然,

  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

  白虹贯日,

  太子畏之;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

  太白食昴,

  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

  岂不哀哉!

  今臣尽忠竭诚,

  毕议愿知,

  左右不明,

  卒从吏讯,

  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

  而燕、秦不寤也。

  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献宝,

  楚王诛之;

  李斯竭忠,

  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阳狂,

  接舆避世,

  恐遭此患也。

  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

  而后楚王、胡亥之听,

  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

  臣闻比干剖心,

  子胥鸱夷,

  臣始不信,

  乃今知之。

  愿大王孰察,

  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

  倾盖如故。

  ”何则?

  知与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

  借荆轲首以奉丹事;

  王奢去齐之魏,

  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

  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

  行合于志,

  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

  为燕尾生;

  白圭战亡六城,

  为魏取中山。

  何则?

  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相燕,

  人恶之燕王,

  燕王按剑而怒,

  食以駃騠;

  白圭显于中山,

  人恶之于魏文侯,

  文侯赐以夜光之璧。

  何则?

  两主二臣,

  剖心析肝相信,

  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

  入宫见妒;

  士无贤不肖,

  入朝见嫉。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

  卒相中山;

  范雎拉胁折齿于魏,

  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

  皆信必然之画,

  捐朋党之私,

  挟孤独之交,

  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

  徐衍负石入海,

  不容于世,

  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

  缪公委之以政;

  甯戚饭牛车下,

  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者,

  岂素宦于朝,

  借誉于左右,

  然后二主用之哉?

  感于心,

  合于行,

  坚如胶漆,

  昆弟不能离,

  岂惑于众口哉?

  故偏听生奸,

  独任成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

  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

  夫以孔、墨之辩,

  不能自免于谗谀,

  而二国以危。

  何则?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也。

  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

  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

  此二国岂系于俗,

  牵于世,

  系奇偏之浮辞哉?

  公听并观,

  垂明当世。

  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

  由余,

  子臧是矣;

  不合则骨肉为仇敌,

  朱、象、管、蔡是矣。

  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

  后宋、鲁之听,

  则五伯不足侔,

  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

  捐子之之心,

  而不说田常之贤,

  封比干之后,

  修孕妇之墓,

  故功业覆于天下。

  何则?

  欲善亡厌也。

  夫晋文亲其雠,

  强伯诸侯;

  齐桓用其仇,

  而一匡天下。

  何则?

  慈仁殷勤,

  诚加于心,

  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

  东弱韩、魏,

  立强天下,

  卒车裂之。

  越用大夫种之谋,

  禽劲吴而伯中国,

  遂诛其身。

  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

  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

  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

  怀可报之意,

  披心腹,

  见情素,

  堕肝胆,

  施德厚,

  终与之穷达,

  无爱于士,

  则桀之犬可使呔尧,

  跖之客可使刺由,

  何况因万乘之权,

  假圣王之资乎!

  然则荆轲湛七族,

  要离燔妻子(),

  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

  夜光之璧,

  以闇投人于道,

  众莫不按剑相眄者。

  何则?

  无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

  轮囷离奇,

  而为万乘器者,

  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故无因而至前,

  虽出随珠和璧,

  祗怨结而不见德;

  有人先游,

  则枯木朽株,

  树功而不忘。

  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

  身在贫羸,

  虽蒙尧、舜之术,

  挟伊、管之辩,

  怀龙逢、比干之意,

  而素无根柢之容,

  虽竭精神,

  欲开忠于当世之君,

  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

  独化于陶钧之上,

  而不牵乎卑辞之语,

  不夺乎众多之口。

  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

  以信荆轲,

  而匕首窃发;

  周文王猎泾渭,

  载吕尚归,

  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

  周用乌集而王。

  何则?

  以其能越挛拘之语,

  驰域外之议,

  独观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

  牵帷廧之制,

  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

  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

  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故里名胜母,

  曾子不入;

  邑号朝歌,

  墨子回车。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

  胁于位势之贵,

  回面污行,

  以事谄谀之人,

  而求亲近于左右,

  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

  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邹阳

西汉散文家。齐人。生卒年不详。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

邹阳有文七篇,现存两篇,即《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又《西京杂记》录有他的《酒赋》、《几赋》,不可信。从《上书吴王》可以看出邹阳是一个有志于维护国家统一的人,在政治主张上与贾谊晁错有一致的地方。

因他是吴王门客,其时叛乱尚未发动,所以只能隐晦曲折地加以劝说,文多隐语,常于言外见意。《于狱中上书自明》,情意恳切,在哀婉悲叹之中包含着激愤感慨。文中反复征引史实,词采华丽,多用排偶,有战国策士说辞气味。《汉书·艺文志》可能即因此把邹阳列入纵横家。

生平
邹阳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思想文化相对自由,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潜滋暗长的时期。承秦之衰,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刘汉皇朝在初期崇尚道家黄老学说,实行无为而治。到文帝、景帝时期,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出现了封建史家所艳称的“文景之治”;政治上,刘汉皇朝日加巩固,但诸侯王的势力也在扩张,分裂因素不断增加;思想文化上,诸子之学复起,士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自由度,虽然不比春秋战国时期任意驰骋,“合则留,不合则去”,但也可以讲议集论,著书立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约于文帝中期,邹阳与著名赋家枚乘、严忌(即庄忌,为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等先后应聘至富庶的吴国。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之侄,汉初封于吴地3郡53城,地理位置优越,擅渔、盐、铜山之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国富起异心。吴王刘濞招致流亡,延揽贤士,谋夺帝位。邹阳至吴之后,吴太子赴长安朝见文帝,与皇太子博戏,无意中被皇太子用博局(棋盘)砸死。当时御吏大夫晁错又向汉景帝建议削弱诸侯王封地。这些使得吴王刘濞怨恨之余又添恐慌,遂暗地勾结其他诸侯王以及闽越、匈奴等,伺机叛乱。邹阳微有察觉,写下《谏吴王书》进行规劝。因他是吴王门客,其时叛乱尚未发动,所以只能隐晦曲折地加以劝说,文多隐语,常于言外见意。尽管如此,在文中他还是不无忧虑地指出,如若轻举妄动,“则我吴遗嗣,不可期于世矣。”从《谏吴王书》可以看出,邹阳既有维护诸侯王地位的动机,又见微知著地认识到中央集权的不可逆转,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战国游士的风气已不能照旧存在下去。然而吴王刘濞刚愎自用,利令智昏,一意孤行,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了“七国之乱”,但很快被汉兵打败,身死国破。
邹阳劝谏吴王后不久,即与枚乘、严忌离开吴国,来到待士甚厚的梁国。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原为代王,后改封淮阳王,于公元前168年又改封为梁王。因仁慈孝顺,被追谥为孝王,后人称之为梁孝王。在七国之乱时,梁孝王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央,为维护西汉王朝的统一立下了大功。梁孝王因功劳显赫,再加之受窦太后的宠爱,被授予天子旌旗,权势“拟于天子”。因此故,他动了谋求帝嗣的野心,大力招贤纳士,天下文人名士也齐趋梁国,邹阳与公孙诡、羊胜、枚乘、司马相如等都成了座上客。在羊胜、公孙诡等人的怂恿、策划下,梁孝王在谋求帝嗣上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不过,这受到汉大臣袁盎等人的强烈反对,梁孝王盛怒之下,派人刺杀了袁盎及其他与议大臣十余人。

邹阳死后,归葬故里临淄。在清朝咸丰元年(1851)正月,临淄知县邹崇孟立汉邹阳故里碑。《临淄县志》有记载:“邹阳故里,在辛店庄,有碑尚存。”碑文曰:“大清咸丰元年正月,‘汉邹阳故里’,临淄县知县邹崇孟”。后人有诗曰:“招贤纳士汉梁王,善辩邹阳是智囊;总有小人羊胜妒,一腔血泪著华章。”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