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事也”上一句是什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找诗词-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查字典诗词网 > 找诗词 > “修禊事也”上一句...

“修禊事也”上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11-29 09:55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修禊事也”上一句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是出自于 魏晋 王羲之 所著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朝代:魏晋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生平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点击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