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简介_徐志摩的诗-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诗人 > 徐志摩

徐志摩

朝代:近现代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诗集:徐志摩的诗全集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1923年创建新的文学团体:新月诗社。

  徐志摩生平简介

  家庭背景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人称“硖石钜子”,又是硖石商会会长,拥有一座发电厂、一间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

  出生与童年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

  1900年起,入家塾读书。

  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就读,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

  1910年毕业,入杭州府中学(1913年改名为杭州一中,历经沿革为今日之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文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雷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18岁时于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

  结婚

  1915年12月5日(农历乙卯年十月二十九日),经由父母安排,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学习。

  1916年春(19岁),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同年秋,转入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科。次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1918年6月,拜梁启超为师。

  1918年8月(21岁)赴美留学,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

  1919年9月(22岁)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

  1920年10月(23岁),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其间结识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对文学兴趣渐浓。旅英期间,徐志摩外遇,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离婚

  1922年3月(25岁),与张幼仪离婚,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同年10月回国。

  1923年3月(26岁),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

  1924年4月至5月(27岁),泰戈尔访华,陪同在各地访问;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访问。8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出版。12月,《现代评论》周刊在北京创刊,为主要撰稿人。

  1925年3月(28岁),辞去北京大学教职。

  1925年3至5月,与陆小曼赴欧洲旅游。

  1926年(29岁),应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英文教授;主持《晨报副刊·诗》;10月,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春(29岁),参与筹办新月书店。1927年9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1928年2月(31岁),兼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0日,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新月》月刊。

  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欧、印等地旅游。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问世。

  1929年(32岁),辞去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教职,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9年9月,应聘任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英语文学教授。同年,兼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编辑。

  1930年底(33岁),先后辞去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职。

  1931年1月(34岁),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诗刊》季刊。1931年2月,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8月,诗集《猛虎集》出版。

  飞机失事遇难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邮政号”司汀逊式九缸七座飞机(英语:Stinson Detroiter)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轶事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并以“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这惊世骇俗的语句作为对两人的期望。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徐志摩主要作品简介

  诗集

  《志摩的诗》

  《猛虎集》(收录《再别康桥》)

  《翡冷翠的一夜》

  《云游》

  《徐志摩全集》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散文集:《轮盘》。

  另有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爱眉小札》(写给陆小曼的日记)、《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徐志摩文学风格简介

  新诗

  徐志摩新诗主要描写个人的感情,想象丰富,比喻生动,重视意境的创造,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浓艳华美而妩媚,具有一种温柔清新的风格。他受西方世纪末唯美主义、印象主义思潮较多浸染,因而有些诗写得晦涩、神秘,情绪感伤,语言过于雕琢,诗作呈现比较复杂的面貌。他的新诗受英美诗歌影响,着重格律的建设,西方诗人中,学习雪莱和哈代;出色作品有《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一首》等。[4]

  散文

  徐志摩散文想象灵奇,富有诗意,善于言情,坦率任真,词采绚烂,喜绘自然,多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多受欧美文艺影响,有时则渲染太过,结尾往往较为平淡。

  评价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胜利,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衍生作品

  《偶然》在电影《秋霞》中被选为主题曲的歌词,由陈秋霞主唱。

  《再别康桥》后来成为邓丽君著名诗词改编歌曲。

  1999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描述徐志摩一生的爱情故事。

  2001年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引用《偶然》的词,被重新谱曲后作为插曲,由赵薇演唱。

  《再别康桥》也被改编成S.H.E的一首流行歌,作词文雅,作曲李泉,收录于2007年的《Play》专辑。

  《再别康桥》由西楼作曲,林宥嘉翻唱为歌曲,于2008年收录于《神秘嘉宾》专辑。

——————————————

附:本文参考了维基百科的徐志摩词条。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中国用户使用不了维基百科,于是我网站冒昧转载,以满足网友需求)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