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_名诗名句-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名诗名句 >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关键词】

诗词名句,咏物,抒情,喜爱,植物花卉,桂花,木犀

【名句】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出处】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注】

整日陪伴着我的,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酝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

木犀花:即桂花。

【说明】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此词明确的创作时间无定论,学者陈祖美给出了她自己的推断:从李清照的书序、信函和诗词中,已知她曾患过两次大病。一次是其《<金石录>后序》所云:“余又大病,仅存喘息”。时间大致在宋建炎三年(1129年)的闰八月;另一次患病,比上次更危重:“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蚁不分,灰钉已具。”(《投内翰纂公崇礼启》)这场大病是她蒙受种种毁谤,甚至身系大牢……时间是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此词是在重病初愈之时所写,记录了她在某一天继续服药治病的养病生活,推断此词约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八月,地点当在杭州西湖一带。

上阕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生活,下阕描写白天里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渐愈这一生活片断,从身心感受运笔,无论写病中生活细事,还是写病中所见景物,不受物所束,不为病所苦,无不流露出女词人病中清静闲适的心情;而身卧病床,鬓发斑白,卧看残月,煎药忌茶,又无不蕴含着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此词笔致淡雅,情调直切,意境清朗,含蕴耐味。

【赏析】

词人大病初愈,看到眼前的桂花,心情渐好,遂填此词。词中所写是寻常之事、自然之情——“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词人因为大病,两鬓斑白,稀疏了不少。然而词人并没有接着伤感下去,而是写看月和煎药的活动。“卧看”两字极为传神,因为身子乏力懒散,心情散漫,所以卧看残月。“上”字说明月亮初升,表明时间还早,病中之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作者以豆蔻煮水,代替茶水,因茶性凉,而豆蔻性正与之相反,记录十分真切。更多有关桂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查字典诗词网”

上片写的是夜间活动,下片则写白日消闲情事。“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作者闲散地躺在枕上看些闲书,或是观赏一下院中的雨景,别有一番情趣。“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结句赋予木犀以人的情思,显得隽永有致。“木犀花”点出作词时间,即秋季。作者每日欣赏院中的桂花,却不说自己看花,偏说是桂花终日“向人”表示“酝藉”,把木犀写得十分多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无限的喜爱。“酝藉”即蕴藉,谓含蓄的样子,写出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它的花小而黯淡,不以色媚人,花香浓厚,以“酝藉”形容,深得桂花神韵。

王思宇:“或许由于久病初愈,使人欣慰吧,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情味深长,有如词中赞美的木犀一样酝藉有致。 ”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