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家书
【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处】
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说明】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赏析】
杜甫的诗向来有个很明显的特色,那就是“沉郁顿挫”。这首诗全篇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春望”,实际上是诗人“望春”,即对春天所见景物的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是美好的象征,可是诗人眼里的春天并不是这样。“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虽然花、鸟、草都是春天常见的意象,它们本代表花好月圆、鸟语花香、草木茂盛这些美好的景色,诗中给人展现得却是江山破落、满目疮痍,充斥着黍离之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可以理解为战火,战火已经连连绵绵燃烧了几个月,说明仗已经打了很久。因为打仗,百姓妻离子散,亲人被迫分割两地,音信断绝,消息停滞。这时,人们最渴望能了解到亲人们的情况。只是,战乱不止,书信无法互通,一封书信就显得尤为宝贵,真是“家书抵万金”。用“万金”来衬托百姓对亲人的思念和关心,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心酸,多少的期盼。为什么一封家书抵得过万金?归根结底,这都是战争造成的,这也是广大民众的普遍心理,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渴望和平的愿望,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