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诗人姚道衍的《石经山》
峨峨石经山,莲峰吐金碧。
秀气钟太题,胜概拟西域。
竺坟五千卷,华言百师译。
琬公惧变灭,铁笔苍苍石。
片片青瑶光,字字太古色。
功非一代就,用藉万人力。
流传鄙简编,坚固陋板刻。
深山地穴藏,高从岩洞积。
初疑神鬼工,乃著造化迹。
延洪胜汲冢,防虞犹孔壁。
不畏野火燎,讵愁藓苔蚀。
兹山既无尽,是法宁有极。
如何大业间,得此至人出。
幽明获尔利,乾坤配其德。
大哉弘法心,吾徒可为则。
【注释】:
(不肯学医。魁磊高岸,意度伟然,喜为儒者博贯该通之
学。至正间,削发居相城之妙智庵。里中灵应观道士席应
真者,读书学道,通兵家言,尤深于机事。公师事之,尽
得其学,然深自退藏,人无知者,惟王行止仲独深知之。
公应径山书记之召,止仲为文赠之,以谓上人年甫壮,天
下乱已极,且必该治,治然后出于时,以发其所蕴,非以
沙门之法终其身者。尝寓嵩山寺,袁珙见其相而异之,曰
:“公非常僧,刘秉忠之俦也。”洪武初,再以高僧征。
十五年,十王之国,太祖命各选一高僧侍王。公在燕府籍
中,住持庆寿寺。靖难兵起,妙识几先,赞助秘密。太宗
即大位,召至京师,欲官之,固辞,为僧录左善世。立东
宫,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辅太
子南京,监修高皇帝实录。上命蓄发再三,终不肯,赐两
宫人,不近亦不辞,逾月乃召还。尝以赈济归吴,徒步闾
里,以赐金散之宗党。永乐六年,来朝北京,仍居庆寿寺
。病笃,车驾临视。问后事,对曰:“出家人复何所恋?
”明日,诏诸门人,告以去期,敛袂端坐而逝,年八十有
四,追封荣国公,谥恭靖。荼毗之日,心舌与牙坚固不坏
,得舍利皆五色。赐茔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上自制文,
铭其碑。仁宗立,加赠少师,配享太庙。嘉靖中,移祀大
兴隆寺。公初侍燕邸,每夜梦与刘太保仲晦寤语,厥后现
身佐命,恪守僧律。南屏、西山,后先观化,两公之赐名
,一曰秉忠,一曰广孝,岂非宿乘愿轮再世示现者与?余
录公诗,列诸释氏,以从公之志,所以崇公者至矣。公居
吴,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启尝叙其《独庵集》,以为险
易并陈,浓淡迭显,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化后,吴人
总刻其诗文,曰《逃虚子集》。石经山在燕之范阳郡,峰
峦秀拔若天竺山,故称曰小西天。隋大业间,有法师静琬
者处是山,惧圣教有难,不能流通,于是发愿募缘,敦工
凿石为板,刊造一大藏经,储积于山,以备其后。法师首
刊,至唐贞观初,仅成《大涅槃》一部,而法师乃卒。其
后子孙绳绳化亿万人,乞钱粟刊造余部,历辽与金,然后
完。此一大藏贮于岩洞者七、地穴者二,洞以石门闭之,
穴以浮屠镇之。自隋、唐、辽、金及元,碑碣森列,照映
岩野,然而累经干戈,无秋毫之犯。洪武二十一年岁在戊
辰春正月飐一日,余奉旨往观,念法师之愿,力宏大坚固
。是山之泉石,灵异清胜,故赋是诗,镌于华严堂之壁。
虽未足彰法师之幽光,庶以纪兹行之岁月,而托其不朽也
。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