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崔颢黄鹤楼_浅谈崔颢黄鹤楼幽兰飘香_幽兰飘香的诗_诗歌-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诗歌 > 浅谈崔颢黄鹤楼

浅谈崔颢黄鹤楼

作者:幽兰飘香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中华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赵京战认为好诗词的标准第一条件是格律严整,并且在文中提到崔颢的黄鹤楼。原诗如下: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们说这里有个历史原因,唐朝是近体诗形成时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崔颢的登黄鹤楼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前半句相对,后半句不对,而且还是三平尾;而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却十分工整。这是作者的解释。我查了一些资料认为作者解释的很牵强。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三次出现,却因气势奔腾之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复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想忘记了是在写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写过。是诗人有意在拗救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作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人云的诗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律求境。清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也就是这个道理。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为之敛手并留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此诗与崔诗如出一辙。还有后来后来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的摹学此诗。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或许是因为李白的推崇吧,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所以此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更有趣的是崔姓的堂号也因此也改为噤李堂。

我有一位诗友坐看云起认为:好诗不一定非得是格律诗。三吏三别不好吗?太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不好吗?屈大夫的离骚不好吗?意境好,现实与浪漫,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给人正能量的,就是好诗。

其实很多大家如:李白、王维、苏东坡、辛弃疾、毛主席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衮衮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比如辛弃疾这首代表作南乡子就有好几处出律,但是谁能否认这不是一阙好词呢??其实,我们根本没资格去评判前贤和伟人诗词的。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全盘否认格律诗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格律诗词,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古风随笔。所谓古诗新韵,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用诗友坐看云起的话结束少夸夸其谈,多搞点令人信服的东西吧!

部分资料源于唐诗宋词鉴赏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