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是诗的进一步扩展,限用韵律格调,所以既可咏又可歌还可舞,当初词适用于酒肆妓院为市井作乐,因而通俗易懂,嗣后发展为帝王宫室作为庆祝典乐,并设立乐府,遂将词由民间传入官府,由于工商业发达与外国交化交流,在文学上引进了词的新内容,如苏幕遮一词就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
词的创作从晚唐五代开始,当时社会上有些文人从事于一种新的文艺创作叫做词,词本是为歌唱而兴起,所以每首词的字数、句数、句法和字句间的章节,都为它所配合的乐调所决定,最早,词的内容大都是与乐调的名称相一致,而且是劳动人民在劳动时所创造出来的,这批无名的民间文学家,奠定了中国词的发展基础,例如浪淘沙是淘金者创作,渔父与渔歌子是渔捞者创作,麦秀两歧与采桑子是农民创作。
古人作词内容是多方面的,中国最早的词,出现在甘肃省燉煌县石室中,共有一百六十首,这类作品大都是无名氏,但反映的社会情况却很丰富,包括有妇女的哀诉与反抗,性关系的商品化,市侩官僚的腐化淫佚生活,被迫作战的劳动人民的呼声以及外族入侵的抗击等,这些都是具有现实性和人民性的作品。
柳永所作的词,大部分浅俗易懂,虽里巷市井、小儿妇人皆能传诵,而且措词十分清丽,例如南国乐春游郊外一词: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鸟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竹烟低,人家簾幕重,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飞。
这首词意浅显通俗,说的是春游郊外的情景,初春时刻桃红柳绿,蝴蝶、燕子在飞翔,儿童们玩秋千,农家在做活,清晨时刻轻风和着鸟鸣,田野外一片青绿,指出春光明媚的好时光,读了使人感到春到人间,生意盎然。
南唐的李后主被宋太宗所俘,做了亡国奴,他所作的词,前期是帝王享乐生活风花雪月的描叙,而后期的词都显得悲怆,他是一个情感充沛的人,无论在物质的、精神的感受上都有独特的成就,李词在中国词史上有较高的地位,主要是他那溢奔的才华、现实的鞭策,旺盛丰富而豪迈的感情所致,达到了艺术的高度,读了李词后感到这些词不但突破了男欢女爱,更是倾吐人生生活的全面描叙,给后人以深刻的同情。
例如浪淘沙一阕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的时代背景是在南唐亡国后次年,囚禁在别院里,时值深秋,冷雨打梧桐,无限空寂,追念昔日宫廷之繁华生活,心潮澎湃,离国别乡的情绪,涌上心头,象万缕丝缠,无从理处,总结出一个难字,充分表达出亡国之君的痛苦滋味。
词的写作到了宋代是全盛时期,无论是体制的变化,数量、质量方面都是超过晚唐五代,柳永多年来过着都市流浪生活,因而对城市平民的痛苦、不幸妇女的哀诉,寄予十分的同情,他的词的特点是,用语通俗化似口语;苏轼的词的特点,是无视词在音律方面所受的限制,而把古文散文中的句法,充实在词的内容,把词当歌曲来写作,给词带来空前豪爽、洋溢而奔放的风格。
例如在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以上几句读了,令人感到苏词胸怀何其宽大,气度何其磅礴。
他还善于刻画农村生活与劳动生产的热情。如:浣滨沙中:捋青捣麵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这首词写得何等自然,主要是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刻体会,再加上他精湛的文学修养,纯朴的感情,诸多因素都能促进、提高他作品的质量。
苏词以后,出现了中国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他丈夫是个金石家,早死守寡,夫妻不能到老,因而她的词大多是触景伤情,善于描绘自然界景物及个人爱情的感受,她有许多佳句,至今仍为人传诵。如声声慢中莫道不消魂,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浣溪沙中髻子伤春懒更梳。
南宋的词是在北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那时异族(金)入侵,不少文人对统治阶级的投降卖国企图及帝王残酷的压迫,无比愤慨,因此词的内容大都激发出爱国主义精神,如陆游的诉衷情中:胡未灭,鬓先秋。,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又如贺新郎中: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是继苏轼后的一个大词家,他带过兵、打过游击,由于国内投降派专权,对他的抗金复国活动予以排斥,并罢免他的官职,他就迁居农村,过着流放生活。从他词里不但看出是个爱国志士而且对于农民生活的痛苦抱着深切同情。辛词的特点既能写雄伟的词,也有婉约的词,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与他一生的战斗生活是分不开的。例如写农村秋收时情景,使人读了有自然纯朴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上)明月惊枝别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全阕之意是:一轮明月如同白天,惊驚了栖在斜枝(别枝)的喜鹊,半夜里刮起凉风,蝉也和鸣。这时农村快要收获,到处听到一片蛙声。突然天变,明月被浮云遮住,天边闪烁着七八个星,又下起几点小雨,他刚到山前(黄沙岭),便放开脚步,过了茅屋小店与土地庙旁一片树林(旧时即过去,笷同茅,社即是土地庙),转眼就看到小溪那边他的住屋。这首词全文不到一百字,但明月、清风、鹊、蝉、蛙声构成一幅农村幽景,山、星、雨、天等自然形象衬托出夜行途中遇雨而怱归,多么纯朴自然。
宋以后的词已呈日落西山之势,直到清初才出现了一个突出的词人,纳兰性德是满族人,他的词善于描绘塞外风光。如浣溪沙中:身向云山那畔行,又善于咏出真挚的爱情,如蝶恋花中:辛苦最怜天上月。他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词人,他的词特点是纯朴、清丽、豪放,所作诸词对人生生死离别的悲哀,因物感兴的的惆怅,使人读了深抱同情。
写词要有现实生活为基础,写真人实事为主,这里平日的文学修养与不断的学习,也是个因素。任何艺术都有它的限制,在形势、时间、地点、条件迫限下,要大胆创新,敏锐睿智,放手创作,不落陈腔滥调,正如曹植的七步诗一样,力求在限制中表现自己。古今以来,大凡富有创造性的词,都是主动地迎接限制的考验,在平凡的生活环境里写出不平凡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