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3_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3诗歌-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诗歌 >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3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3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度过的。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诗人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离情别绪吧。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总之,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②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③去,萧萧班马鸣。

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译文:

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注释:

①郭:外城。

②一:助词,加强语气。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征:征途。

③兹:此,现在。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写作背景: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作。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这次一分别,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简析: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开头两句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慕。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客心洗流水一句暗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见列子汤问);馀响入霜钟一句也用了典,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之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来形容洞箫的余音。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在一个有着许多动人传说的地方夜泊,很自然地会发出许多的联想。山水胜地的文化积淀往往比山水的美自身,更为动人。它常常把人带进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时候,眼前的秀丽景色,便跨越时间的阻隔而进入历史,今与古,便衔接起来了。牛渚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魅力的地方。它是一个兵家要地,周瑜曾屯兵于此。东晋的镇西将军谢尚,亦曾镇此。

谢尚是谢鲲的儿子,鲲是东晋名士,以放纵不羁,善饮酒而名显一时。谢尚又是谢安的族兄,安是那位围棋间打败苻坚数十万大军的风流儒雅的宰相。谢氏一族,后来还出了谢灵运、谢惠连、谢。这个家族中许多成员,都是李白崇拜的对象。在李白的诗里,多处提到谢尚、谢安、谢灵运、谢。现在,他来到了有过谢尚踪迹的牛渚,积存于心中的仰慕之情自然便涌上心头,怀古与叹今,一时融通在这秋夜的静静的江上。

诗的一开头,便写出这江上的宁静明净。有牛渚即采石矶的秀丽身影,不是黑夜,是在月色朗照之下,天上一点云彩也没有。有月下的静静的长江。这是一个暂时除去尘嚣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登舟而望月。最容易引发的,当然就是融通古今的情思了。他想起了什么呢?他想起了谢尚。

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袁宏小字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往听之,乃遣问讯。答曰:乃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兴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谢尚从贫寒中识拔袁宏这样一个爱才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李白。他还有我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不一时的诗句,也记这件事。在这秋月下的采石矶前的舟中,他想起了谢尚。但这怀古的一缕情思,旋又为现实中的失望所代替。袁宏有那样的机遇,为谢尚所识拔,而自己则没有。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正是这望秋月而思古人所带来的一声轻轻的叹息。自己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谢尚远矣,古虽有之,于今则无!故忆为空忆。这空忆谢将军,实在是含有难以言说的惆怅的。

诗的结尾是这惆怅情怀的无限延续。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明日又是旅途,匆匆过客,有如人生;秋是时间流驶的见证,故自古有悲秋之主题,此纷纷落之枫叶,正是人生匆匆的叹息。

李白诗,常常大开大合,直泻而下,象这样寓含无尽情思,蕴而不露的诗,是很特出的。这或者与牛渚秋夜的那种蕴含深厚文化积淀的特定氛围有关吧!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②。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③。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④。

[注释]

①这两句说,国家残破,山河未改,春光依旧,来到长安,但草木深深,自生自长,景象凄惨。

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花春鸟平时虽使人喜爱,现在我正为了国家残破和家人离散而伤感,看见春花烂漫,反而使我流泪;听见众鸟和鸣,反而使人惊心。

③连三月:指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战争不绝。作者在沦陷区经过两个春天。抵万金:比喻十分难得。

④白头:白发。搔:抓。人在苦闷时往往抓头,甚至扯乱头发。浑:简直。这两句说白发越搔越少,简直将不能插簪子了。古人留长发,在头顶挽成髻,插上簪子和冠连接起来。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

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

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

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

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赏析]

安史之乱后,山河依旧而国事全非,草木深密而人烟稀少。春天花开鸟鸣,原本应使人感到愉悦,但目前国家正遭丧乱,满目疮痍,家人流离分散,睹此春景,只能使人愈增悲怀,闻此鸟声,也只能使人愈添愁思。战火一直在延续,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家书难通,获得一封家书,真抵得上万两黄金。看看自己稀疏的白发,简直插不上发簪了。

安史之乱带给杜甫的伤痛是巨大的。国既残破,家亦不存,诗人把国事、家事书于一诗之中,思家心切,正是爱国情深;感家流离,正是哀国残破。全诗写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是杜甫五律中的代表作。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