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折桂令•九日》阅读答案-古诗-赏析_的诗-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古诗大全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阅读答案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阅读答案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②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①九口: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强整:勉强整理。③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1.简析“倦客思家”的原因.(3分)

2.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4分)

参考答案

1.①重阳佳节,思念亲人;②见大雁南归,触景生情;③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④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

2.寓情于景(或以景结情),这是景语,又是情语;通过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手法1分,答出斜阳、寒鸦营造的意境1分,抓住修饰语“一抹” 和“数点”分析1分,点明情感1分。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A、B

A、“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2、

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景象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

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