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马嵬坡》阅读答案-古诗-赏析_的诗-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古诗大全 > 《四块玉•马嵬坡》阅读答案

《四块玉•马嵬坡》阅读答案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③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注(1)霓裳: 《霓裳羽衣曲》 常用来表现仙境和仙女的舞曲。传说杨贵妃尤擅此舞。

1、 本元曲前三句是如何通过刻画男女主人公形象来叙事的。(6分)

2、结合全曲,试分析“霓裳羽衣中原乱”一句在本曲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刻画:通过比喻(1分)。把杨贵妃比喻成睡海棠,掌上明珠,写出了杨贵妃的娇态妩媚,以及在唐明皇心中的珍贵可爱形象。(1分)

心理描写,(1分)“恨不得”把唐明皇对杨贵妃极度宠爱,痴迷的情状传神逼真写出来了。(1分)

叙事:写出了杨贵妃恃宠而骄,(1分)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1分)

2、通过想象,(1分)写出杨李沉醉于轻歌曼舞,尽情寻欢作乐,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1分)毫不领会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由前半杨李的荒淫享乐的叙事,转到下面议论,总结历史教训。过渡自然。(1分)

参考译文

杨贵妃就如暮春时节的睡海棠那般娇媚美艳,使得唐明皇恨不得将她时时放在掌上赏玩。《霓裳》曲便是中原的祸患。不是因为有了这个杨玉环引起了那个安禄山的起兵造反,唐明皇又怎会向四川逃难,怎会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简析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