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阅读及答案-古诗-赏析_岳飞的诗-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古诗大全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阅读及答案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阅读及答案

作者:岳飞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1141年,岳飞在率军北伐、连战连捷的有利形势下,接连收到了朝廷撤军的严令,只得班师回朝。不久,朝廷罢免了岳飞的军权,岳飞闲居家中,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1.作者在上阙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3分)

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1分)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1分)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1分)

2.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2分)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2分)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