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典籍地理志第八中_全文_翻译-查字典诗词网
查字典诗词网
搜索
当前位置: 查字典诗词网 > 古文典籍 > 地理志第八中

地理志第八中

作者:班固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南阳郡(1),秦置(2)。莽曰前队。属荆州。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县三十六(3):宛(4),故申伯国。有屈申城(5)。县南有北筮山(6)。户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有工官、铁官。莽曰南阳。犨(7),杜衍(8),莽曰闰衍。酂(9),侯国。莽曰南庚。育阳(10),有南筮聚(11),在东北。博山(12),侯国(13)。哀帝置。故顺阳。涅阳(14),莽曰前亭。阴(15),堵阳(16),莽曰阳城。雉(17),衡山(18),沣水所出,东至入汝(19)。山都(20),蔡阳(21),莽之母功显君邑。新野(22),筑阳(23),故谷伯国(24),莽曰宜禾。棘阳(25),武当(26),舞阴(27),中阴山(28),水所出,东至蔡入汝(29)。西鄂(30),穰(31),莽曰农穰。郦(32),育水出西北,南入汉。安众(33),侯国。故宛西乡。冠军(34),武帝置。故穰卢阳乡、宛临駣聚。比阳(35),平氏(36),《禹贡》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37),行三千二百四十里(38),青州川。莽曰平善。随(39),故 国。厉乡(40),故厉国也。叶(41),楚叶公邑。有长城(42),号曰方城。邓(43),故国。都尉治。朝阳(44),莽曰厉信。鲁阳(45),有鲁山。古鲁县,御龙氏所迁。鲁山,滍水所出(46),东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东南至定陵入汝。舂陵(47),侯国。故蔡阳白水乡。上唐乡(48),故唐国。新都(49),侯国。莽曰新林。湖阳(50),故廖国也(51),红阳(52),侯国。莽曰红俞。乐城(53),侯国。博望(54),侯国。莽曰宜乐(55)。复阳,侯国。故湖阳乐乡。

(1)南阳郡:辖境为今豫南南阳地区及鄂北襄樊市等部分地区。郡治宛。(2)秦置: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置。(3)县三十六: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路陵;见《功臣表》者,有特辕、随桃、涉都;见《外戚表》者,褒新、广阴,共六县无考。(4)宛: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5)屈申城:在今南阳市北。(6)北筮山:在今南阳市西南。(7)犨(chōu):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余里。(8)杜衍:故城在今河南南阳西南二十余里。(9)酂:故城在今湖北均县东南。萧庆国,武帝封。(10)育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南六十里。(11)南筮聚:在北篮山之东。(12)博山:故城在令河南浙川县东南数十里顺阳堡。(13)侯国:孔光国,成帝封。(14)涅阳:故城在今河南镇平县南。吕腾国,高帝封;最,武帝封。(15)阴:故城在今湖北光化县西北。(16)堵(zhě)阳:故城在今河南方城东六里。秦名阳城,故王莽复旧。(17)雉:故城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18)衡山:在雉县东北,在今方城县西北;非南岳衡山。(19):“郾”之误。郾,汝南郡属县,故城在今郾城县西南。(20)山都:故城在今湖北襄阳西北。高后四年封王恬启为侯。(21)蔡阳:故城在今湖北枣阳县西南。蔡水出蔡阳东入淮。(22)新野:故城即今河南新野县治。(23)筑阳:故城在今湖北谷城东北。县在筑水之阳。(24)谷伯国:据《一统志》,谷城县西北谷山有谷伯墓。高后封萧延为侯国。(25)棘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南。县城在棘水之阳。(26)武当:故城在今湖北均县西北。县南有武当山。(27)舞阴:故城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六十里。(28)中阴山:在舞阳北。(29)蔡:当作“上蔡”。即汝南郡上蔡县。(30)西鄂: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偏东。(31)穰:故城即今河南邓县治。(32)郦:故城在今河南镇平县东北。(33)安众:故城在今河南邓县东北。长沙定王子丹国,武帝封。(34)冠军:故城在今河南邓县西北四十里。武帝封霍去病之国。(35)比阳:故城即今河南泌阳县治。比水过县城南。(36)平氏:故城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37)过郡四:“四”当为“七”,即南阳、汝南、六安、九江、沛、泗水、临淮。(38)三千:疑误。有说当作”二千”(王鸣盛说)。(39)随:故城即今湖北随县治。春秋时随国。(40)厉乡:在今湖北随县东北。其北有平林聚,其东北有钟山。(41)叶(shè):故城在今河南叶县西南三十里。(42)有长城:其上脱一“南”字(王念孙说)。(43)邓:故城在今湖北襄阳西北。春秋时为邓国。秦为县。(44)朝阳:故城在今河南新野县西南。在朝水之阳。 (45)鲁阳:故城即今河南鲁山县治。在鲁山之西南。(46)鲁山:“尧山”之误。尧山,在今鲁山县西。滍水:今沙河。(47)舂陵:故城在今湖北枣阳县南。长沙定王子买国,武帝封。(48)上唐乡:在今随县 西北九十里。(49)新都:故城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王莽国,成帝封。(50)湖阳:故城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八十里。(51)廖国:春秋时国名。“瘳”一作“蓼”、“飂”。(52)红阳:故城在今河南叶县南。北有红山。王立国,成帝封。(53)乐成:故城在今河南邓县西南乐乡城。许延寿国,宣帝封。(54)博望: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北六十里。张骞国,武帝封;许舜,宣帝封。(55)复阳:故城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在桐柏大复山之阳。长沙顷王子延年国,宣帝封。

南郡(1),秦置,高帝元年更为临江郡,五年复故(2)。景帝二年复为临江,中二年复故。莽曰南顺。属荆州,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有发弩官(3)。县十八(4):江陵(5), 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徒此。后九世平王城之。后十世秦拔我郢,徙陈。莽曰江陆。临沮(6),《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7),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阳水入两,行六百里。夷陵(8),都尉治。莽曰居利。华 容(9),云梦泽在南,荆州薮。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宜城(10),故鄢,惠帝三年更名。郢(11),楚别邑,故郢。莽曰郢亭。邔(12),当阳(13),中庐(14),枝江(15),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襄阳(16),莽曰相阳。编(17),有云梦官。莽曰南顺。秭归(18),归乡(19),故归国。夷道(20),莽曰江南。州陵(21),莽曰江夏。 若(22),楚昭王畏吴,自郢徙此,后复还郢。巫(23),夷水东至夷道入江,过郡二(24),行五百四十里。有盐官(25)。高成(26)。洈山(27),洈水所出,东入繇。繇水南至华容入江,过郡二(28),行五百里。莽曰言程。

(1)南郡:辖境约当于今湖北省中部、南部、西南部及四川巫山县等地区。郡治江陵。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置。(2)临江郡:有小误。项羽分封时,以楚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故当称临江国;高帝五年,敖子尉为汉所虏,复为南郡。(3)发弩官:主管教练发弩之官,(4)县十八:《王子侯表》有尉文县,无考。(5)江陵:故城即今湖北江陵县治。(6)临沮:故城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7)荆山:在临沮县北。(8)夷陵:故城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9)华容:故城在今湖北监利县北。(10)宜城: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11)郢:故城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北。(12)邔(qì)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县北。(13)当阳: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县南。(14)中庐:故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15)枝江:故城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16)襄阳:故城在今湖北襄樊市。(17)编:故城在今湖北甫漳县东南。(18)秭归:故城即今湖北秭归县治。(19)归乡:在今湖北秭归东南。(20)夷道:故城在今湖北宜都县治,《水经·江水注》云,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21)州陵:故城在今湖北嘉鱼县西北。(22)若: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23)巫:故城在今四川巫山县北。(24)过郡二:过南郡、武陵郡。(25)有盐官:《水经·江水注》.巫溪水南有盐井。(26)高成:故城在今湖北松滋县南。(27)洈山:在今湖北松滋县西。(28)过郡:武陵、南郡。

江夏郡(1),高帝置。属荆州。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县十四:西陵(2),有云梦官。莽曰江阳。竟陵(3),章山在东北(4),古文以为内方山。郧乡,楚郧公邑。莽曰守平。西阳(5),襄(6),莽曰襄非。邾(7),衡山王吴芮都。轪(8),故弦子国。鄂(9),安陆(10),横尾山在东北,古文以为陪尾山。沙羡(11),蕲春(12),(13),云杜(14),下雉(15),莽曰闰光。钟武(16)。侯国。莽曰当利。

(1)江夏郡:辖境为今湖北东部及河南信阳市部分地区。王先谦曰:据《江水注》,郡治安陆;《续志》后汉治西陵。(2)西陵:故城在今湖北新洲县西。(3)竟陵:故城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北。(4)章山:在今潜江县西北、钟祥县南。(5)西阳:故城在今河南光山县西。(6)襄:王陵为襄侯,故此当是封国。地点无考。后汉省。(7)邾:故城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8)轪(dài):故城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息县界。(9)鄂:故城在今湖北黄冈县南。(10)安陆:故城在今湖北安陆县西北。(11)沙羡:故城在今湖北武昌西。(12)薪春:故城在 今湖北蕲春县西南。(13)(méng):故城在今河南罗山县西。(14)云杜:故城即今湖北京山县治。(15)下雉:故城在今湖北阳新县东。(16)钟武:故城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南。钱大听云:“《志》有两钟武,一属零陵,一属江夏。钟武为侯国,盖后来徙封,如舂陵侯本在冷道,后移于南阳也。”

庐江郡(1),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国。金兰西北有东陵乡(2),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东南(3),北入江。户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三。有楼船官(4)。县十二:舒(5),故国。莽曰昆乡。居巢(6),龙舒(7),临湖(8),零娄(9),决水北至蓼入淮(10),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决,过郡二(11),行五百一十里。襄安(12),莽曰庐江亭也。枞阳(13),寻阳(14),《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15),天柱山在南。有祠。沘山(16),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17)。皖(18),有铁官。湖陵邑(19),北湖在南(20)。松兹(21)。侯国(22)。莽曰诵善。

(1)庐江郡:辖境约当今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以北)及湖北省东部(黄梅、英山、罗田等县)及河南东南部(商城县)等小部分。郡治舒。(2)金兰:《志》无此县。故城在今河南商城县南。周寿昌曰:“《志》无金兰县,疑转写脱漏。综郡国领县核之,校《百官表》及本《志》后序之数,尚少九县,此盖其一也。”(3)庐江:今青弋江。陵阳:在今太平县西北。(4)楼船官:主管建造军用楼船。武帝时,杨仆为楼船将军。(5)舒:故城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6)居巢:故城在今安徽桐城县南。(7)龙舒:故城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8)临湖:故城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湖圩。(9)雩娄:故城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雩”,一作“虖”。(10)蓼:故城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11)过郡二:庐江、六安。(12)翼安:故城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13)枞阳:故城即今安徽枞阳县治。(14)寻阳:故城在今湖北广治县东北。(15)(qián):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16)沘山:在天柱山东南。(17)寿春:故城即今安徽寿县,芍陂:在今寿县西南。(18)皖(huǎn):故城即今安徽潜山县治。(19)湖陵邑:故城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20)北湖:今泊湖。(21)松兹:故城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五十里。(22)侯国:徐厉国,吕后封;六安共王子霸,昭帝封。

九江郡(1),秦置,高帝四年更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复故(2)。莽曰延平。属扬州。户十五万五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有陂官、湖官。县十五:寿春邑(3),楚考烈王自陈徙此。浚遒(4),成德(5),莽曰平阿。橐皋(6),阴陵(7),莽曰阴陆。历阳(8),都尉治。莽曰明义。当涂(9),侯国。莽曰山聚。鍾离(10),莽曰蚕富。合肥(11),东城(12),莽曰武城。博乡(13),侯国。莽曰扬陆。曲阳(14),侯国。莽曰延平亭。 建阳(15),全椒(16),阜陵(17),莽曰阜陆。

(1)九江郡:在今安徽省中部。郡治寿春。王先谦曰:“据《淮水注》,秦立郡,治寿春,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2)秦始皇二十四年置郡。楚汉之际为九江国,高帝三年复属楚国,四年更名淮南国,文帝六年为九江郡,十六年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复为九江郡。(3)寿春:故城即今安徽寿县。(4) 浚遒:故城在今安徽肥东县东。(5)成德:故城在今安徽寿县东南。(6)橐皋:故城在今安徽居巢县西北。(7)阴陵:故城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8)历阳:故城即今安徽和县治。(9)当涂: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魏不害国,武帝封。(10)钟离:故城在今安徽凤阳县东。(11)合肥:故城即今安徽合肥市。(12)东城:故城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文帝封淮南厉王子良、武帝封居股为侯国。(13)博乡:故城在今安徽六安县西。六安缪王子交国,元帝封。(14)曲阳:故城在今安徽淮南市东。王根国,成帝封。(15)建阳:故城在安徽滁县东四十里。(16)全椒:故城即今安徽全椒县治。(17)阜陵:故城在个安徽和县西。文帝封淮南厉王子安为侯国。

山阳郡(1),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2)。莽曰钜野。属兖州。户十六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3)。有铁官(4)。县二十三(5):昌邑(6),武帝天汉四年更山阳为昌邑国(7)。有梁丘乡(8)。《春秋传》曰“宋、齐会于梁丘”。南平阳(9),莽曰黾平。成武(10),有楚丘亭(11)。齐桓公所城,迁卫文公于此。子成公徙濮阳。莽曰成安。湖陵(12),《禹贡》“浮于泗、淮,通于河”(13),水在南。莽曰湖陆。东缗(14),方与(15),橐(16),莽曰高平,巨野(17),大野泽在北,兖州薮。单父(18),都尉治。莽曰利父。薄(19),都关(20),城都(21),侯国。莽曰城榖。黄(22),侯国。爱戚(23),侯国。莽曰戚亭。部成(24),侯国。莽曰告成。中乡(25)。侯国。平乐(26),侯国。包水东北至沛入泗。郑(27),侯国。瑕丘(28),甾乡(29),侯国。栗乡(30),侯国。莽曰足亭。曲乡(31),侯国。西阳(32)。侯国。

(1)山阳郡: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郡治昌邑。陈直曰:《志》所载各县,与居延汉简所记戍卒山阳郡之籍贯颇有出入,如樊属东平国,东邡、西邡二县不见于《志》。(2)故梁……建元五年别为郡:故属秦砀郡,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以属梁国,景帝封梁孝王子定,九年薨,无后,国除;后为昌邑国,宣帝本始元年复故;元帝竟宁元年复为山阳国,成帝河平四年复故。(3)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张敞传》言,山阳郡户九万三千,口五十万以上,可见宣帝时户口不如元始之盛。(4)有铁官:《成帝纪》言山阳铁官徒于永始三年攻杀长吏,盗库兵。(5)县二十三:《王子侯表》有邵县(《索隐》引),无考。(6)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7)昌邑国:武帝子刘髆至孙刘贺昌邑王,国除,复为山阴郡。(8)梁丘乡:在今成武县东北。(9)南平阳:故城今山东邹县治。(10)成武:故城今山东成武县治。(11)楚丘亭:在成武县西南,今曹县东。(12)湖陵:故城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六十里。(13)河:当作“菏”,即菏水。(14)东缗: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二十里。(15)方与:故城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16)橐:故城在今山东邹县西南。居延汉简有两简提到“田卒昌邑国……”,陈直曰:“疑‘’即‘橐’字之简写,从石存其声,从邑存其义。”(17)巨野:故城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18)单父:故城在今山东单县治。(19)薄:故城在今山东曹县东南 二十余里。(20)都关:故城在今山东鄄城东北。(21)城都:故城在今 山东鄄城东南。王商国,成帝封。(22)黄:故城在今河南民权东,梁 敬王子顺国,元帝封。(23)爱戚:故城在今山东嘉祥县南。赵长年国,宣帝封。(24)郜成:故城在今山东成武东南数十里。(25)中乡:地点无考。梁敬王子延年国,元帝封。(26)平乐:故城在今山东单县东六十里。梁敬王子迁国,元帝封。(27)郑:地点无考。梁敬王子罢军国,元帝封。(28)瑕丘:故城在今山东兖州东北。(29)甾乡:地点无考。梁敬王子就国,元帝封。(30)栗乡:地点无考。东平思王子护国,成帝封。(31)曲乡:地点无考。梁荒王子凤国,成帝封。(32)西阳:“阳”乃“防”之讹。西防,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南。东平思王子并国,成帝封。

济阴郡(1),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2)。《禹贡》菏泽在定陶东(3)。属兖州。户二十九万二十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4)。县九:定陶(5),故曹国,周武王弟叔振铎所封。《禹贡》陶丘在西南。陶丘亭(6)。冤句(7),莽改定陶曰济平,冤句县济平亭。吕都(8),莽曰祈都。葭密(9),成阳(10),有尧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鄄城(11),莽曰鄄良。句阳(12),(13),莽曰万岁。乘氏(14)。泗水东南至睢陵入淮,过郡六(15),行千一百一十里。

(1)济阴郡:居延汉简或作“济陶郡”。在今山东省西部。郡治定陶。(2)定陶:故属秦杨郡,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以属梁国。景帝中六年分梁国为五国,济阴为其一;后元年为郡。宣帝甘露元年更名定陶国,黄龙元年复故;成帝河平四年复为定陶国、哀帝建平二年复故。(3)菏泽:在今菏泽县东南三十里。(4)户二十九万二十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济阴郡面积小,户口居汉各郡国的第九位,为当时人口最稠密之郡(谭 其骧说)。(5)定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四里。春秋、战国时称“陶 ”。(6)陶丘亭:其下脱“在甫”二字(王念孙说)。(7)冤句:故城在今 山东菏泽县西南四十里。冤,一作“宛”;句,一作“朐”。(8)吕都: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县西南二十里吕陵集,(9)葭密: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县西北二十五里葭密集。(10)成阳:故城在今山东甄城县东南,距菏泽东北六十里。(11)鄄城: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春秋、战国时名“甄”。(12)句(gōu)阳: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县北三十五里句阳店。(13) (dù):故城在今山东成武县西北二十九里。(14)乘氏:故城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约五十里。(15)泗(1):似应作“菏水”;班氏以此水为泗水的主源。过郡六:即济阴、山阳、沛郡、楚国、东海、临淮;还有泗水国,故“六”当作“七”。

沛郡(1),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2)。莽曰吾符。属豫州。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县三十七(3):相(4),莽曰吾符亭。龙亢(5),竹(6),莽曰笃亭。榖阳(7),萧(8),故萧叔国(9),宋别封附庸也。向(10),故国。《春秋》曰“莒人入向”。姜姓,炎帝后。铚(11),广戚(12),侯国。莽曰力聚。下蔡(13),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14)。后四世侯齐竟为楚所灭(15)。丰(16),莽曰吾丰。郸(17),莽曰单城。谯(18),莽曰延成亭。蕲(19), 甄乡(20),高祖破黥布。都尉治。莽曰蕲城。虹(21),莽曰贡。辄与(22),莽曰华乐。山桑(23),公丘(24),侯国。故滕国,周懿王子错叔绣所封(25),三十一世为齐所灭。符离(26),莽曰符合。敬丘(27),侯国,夏丘(28),莽曰归思。洨(29),侯国。垓下(30),高祖破项羽。莽曰育成。沛(31),有铁官。芒(32),莽曰博治。建成(33),侯国。城父(34),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35),过郡二(36),行六百二十里。莽曰思善。建平(37),侯国。莽曰田平。酂(38),莽曰赞治。栗(39),侯国。莽曰成富。扶阳(40),侯国。莽曰合治。高(41),侯国。高柴(42),侯国。漂阳(43),平阿(44),侯国。莽曰平宁。东乡(45),临都(46),义成(47),祁乡(48)。侯国。莽曰会榖。

(1)沛郡: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北部,以及江苏省东北部、河南省东部等小部分地区。郡治相。(2)故秦泅水郡,高帝更名:秦始皇二十三年置郡,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二年属汉,更名,以属梁国,景帝后以支郡收。(3)县三十七: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浮丘、陵乡、釐乡三县无考。(4)相:故城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5)龙亢(gāng):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集。(6)竹:故城在今安徽宿县北符离集。(7)榖阳:故城在今安徽固镇县西北。冯溪国,高帝封。(8)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西北。(9)故萧叔国:春秋时宋萧叔的封邑。(10)向: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四十五里。(11)铚(zhì):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四十六里。(12)广戚:故城在今江苏沛县东。鲁共王子将国,武帝封;楚孝王子勋,成帝封。(13)下蔡:故城即今安徽凤台县下蔡镇。(14)昭侯:其上脱一“蔡”字。(15)竟:此字疑衍。(16)丰:故城即江苏丰县治。(17)郸:故城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郸城集。景帝封周应为侯国。(18)谯:故城即今安徽毫县治。(19)蕲(qì):故城在今安徽宿县东南。县有大泽乡,陈涉起义处。(20)甄(zhuì)乡:在今安徽宿县南。(21)虹:故城在今安徽五河县西北。(22)辄与:地点无考。(23)山桑:故城在今安徽蒙城县北。(24)公丘:故城在今山东膝县西南十四里。鲁共王子顺国,武帝封。(25)所封:其上脱“文公”二字(王念孙说)。(26)符离:故城在今安徽宿县东北。(27)敬丘: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西北。武帝封鲁共王子政为侯国。(28)夏丘:故城即今安徽泗县治。(29)洨:故城在今安徽灵壁县南五十余里。赵敬肃王子周舍国,武帝封。高后封吕产亦在此。(30)垓下:在今灵壁县东南五十里。(31)沛:故城即今江苏沛县治。县城东有泗水亭。(32)芒:故城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大雅城。(33)建成: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吕释之国,高帝封;长沙定王子拾,武帝封;黄霸,宣帝封;曹参号建成君,《索隐》以为此国。(34)城父:故城在今安徽毫县东南城父村。高帝封尹恢为侯国。(35)夏肥水:今名西肥河。《淮水注》:夏肥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右出,东南流,迳城父县故城南。(36)过郡二:沛郡、汝南。(37)建平:故城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南。杜延年国,昭帝封。(38)酂: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西郧县乡。萧何初封于此。(39)栗:故城即今河南夏邑县治。赵敬肃王子乐国,武帝封。(40)扶阳:故城在今安徽萧县西南约六十里。韦贤国,宣帝封。(41)高:地点无考。周成国,高帝封;梁敬王子舜,元帝封。(42)高柴:地点无考。梁敬王子发国,元帝封。(43)漂阳:地点无考。梁敬王子钦国,元帝封。(44)平阿: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集。(45)东乡:地点无考。元帝封梁敬王子方为侯国。(46)临都:地点无考。元帝封梁敬王子未央为侯国。(47)义成: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十五里。成帝封甘延寿为侯国。(48)祁乡:故城在今河南夏邑县北祁邑乡。梁夷王子贤国,成帝封。

魏郡(1),高帝置(2)。莽曰魏城。属冀州。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县十八(3):邺(4),故大河在东北入海。馆陶(5),河水别出为屯氏河,东北至章武入海,过郡四(6),行干五百里。斥丘(7),莽曰利丘。沙(8),内黄(9),清河水出南。清渊(10),魏(11),都尉治。莽曰魏城亭。繁阳(12),元城(13),梁期(14),黎阳(15),莽曰黎蒸。即裴(16),侯国。莽曰即是。武始(17),漳水东至邯郸入漳,又有拘涧水,东北至邯郸入白渠。邯会(18),侯国。阴安(19),平恩(20),侯国。莽曰延平。邯沟(21),侯国。武安(22)。钦口山(23),白渠水所出,东至列人入漳。又有浸水,东北至东昌入虖池河,过郡五(24),行六百一里。有铁官。莽曰桓安。

(1)魏郡:辖境约当今河北省南部,以及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等小部分地区。郡治邺。(2)高帝置:故属秦河东郡,汉高帝十二年分置。(3)县十八: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毕梁、旁光、盖肯、漳北、安檀五县,无考。(4)邺: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5)馆陶:故城即今河北馆陶县治。(6)过郡四:过魏、清河、信都、勃海。(7)斥丘:故城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8)沙:故城在今河北涉县西北二里。(9)内黄:故城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偏北。(10)清渊:故城在今河北馆陶县东北。(11)魏:故城在今河北大名县西南。(12)繁阳:故城在今河北内黄县西北。(3)元城:故城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县东有沙麓。(13)梁期:故城在今河北磁县东北。(14)黎阳:故城在今河南浚县东。(15)即裴:故城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南。赵敬肃王子道国,武帝封。@武始:故城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16)邯会:故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赵敬肃王子仁国,武帝封。(17)阴安:故城在今河南清丰北二十里。(18)平恩:故城在今河北丘县西南。许广汉国,宣帝封。(19)邯沟:故城在今河北肥乡县西。赵顷王千偃国,宣帝封。(20)武安:故城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南。 (21)钦口山:在今河北武安县南。(22)过郡五:“五”当为“四”,即魏郡、广平、巨鹿、信都。

巨鹿郡(1),秦置(2)。属冀州。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县二十(3):巨鹿(4),《禹贡》大陆泽在北(5)。纣所作沙丘台在东北七十里(6)。南(7),莽曰富平。广阿(8),象氏(9),侯国。莽曰宁昌。廮陶(10),宋子(11),莽曰宜子。杨氏(12),莽曰功陆。临平(13),下曲阳(14),都尉治。贳(15),(16),莽曰秦聚。新市(17),侯国。莽曰市乐。堂阳(18),有盐官。尝分为经县(19)。安定(20),侯国。敬武(21),历乡(22),侯国。莽曰历聚。乐信(23),侯国。武陶(24),侯国。柏乡(25),侯国。安乡(26),侯国。

(1)巨鹿邵:在今河北省中部。郡治巨鹿。(2)秦置:秦始皇二十五年灭赵以为巨鹿郡。楚汉之际属赵国,寻属常山国,八阅月,复属赵国,高帝三年属汉,四年复以属赵国,高后八年复故,文帝元年复属赵国,景帝三年复故,四年复属赵国,后以支郡收。王莽分巨鹿为和戎郡,《志》当有“莽曰和戎,四字。(3)县十二: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甘、井、昆题三县,无考。(4)巨鹿:故城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5)大陆泽:在今河北巨鹿县西。(6)沙丘台:在今平乡县东北。(7)南(luán):故城在今河北巨鹿县北。(8)广阿:故城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村。(9)象氏:故城在今河北隆尧县北二十五里。赵敬肃王子贺国,武帝封。(10)廮(yǐng)陶: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11)宋子:故城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二十五里。(12)杨氏:故城即今河北宁晋县治。(13)临平: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北。(14)下曲阳:故城在今河北晋县西。(15)贳: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西南。(16):后汉改为“鄡(qiāo)”。故城在今河北柬鹿县东南。(17)新市: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南。广川缪王子吉国,昭帝封,分堂阳置。(18)堂阳:故城在今河北新河县北。(19)尝分为经县:后汉分堂阳县西北二十里置经城县。(20)安定: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东北。燕刺子贤国,宣帝封。(21)敬武:故城即今河北赵县东敬武垒。(22)历乡: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县东二十五里。广川缪王子必胜国,宣帝封。(23)乐信: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东南。广川缪王子强国,宣帝封。(24)武陶:地点无考。广川缪王子朝国,宣帝封。(25)柏乡:故城在今河北柏乡县西南。赵哀子买国,元帝封。(26)安乡:故城在今河北晋县东。赵哀王子喜国,元帝封。

常山郡(1),高帝置(2)。莽曰井关。属冀州。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县十八(3):元氏(4),沮水首受中丘西山穷泉谷(5),东至堂阳入黄河(6)。莽曰井关亭。石邑(7),井烃山在西(8),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桑中(9),侯国。灵寿(10),中山桓公居此。《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虖池。蒲吾(11),有铁山(12)。大白渠水首受绵曼水,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上曲阳(13),恒山北谷在西北(14)。有祠。并州山。《禹贡》恒水所出,东入滱。莽曰常山亭。九门(15),莽曰久门。井陉(16),房子(17),赞皇山(18),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莽曰多子。中丘(19),逢山长谷(20),诸水所出,东至张邑入蜀。莽曰直聚。封斯(21),侯国。关(22),平棘(23),鄗(24),世祖即位,更名高邑(25)。莽曰禾成亭。乐阳(26),侯国。莽曰畅苗。平台(27),侯国。莽曰顺台。都乡(28),侯国。有铁官。莽曰分乡。南行唐(29)。牛饮山白陆谷(30),滋水所出,东至新市入虐池。都尉治。莽曰延亿。

(1)常山郡:辖境在今河北省西部。郡治元氏。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故改曰常山。(2)秦属邯郸郡:楚汉之际属赵国,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赵歇既灭,遂因为郡,以属赵国,高后二年复为常山国,文帝元年复属赵国,景帝二年复故,中五年复为常山国,武帝元鼎三年复故。(3)县十八:钱大昕曰:“《高纪》称常山二十五城,《志》止十八县,盖后来稍分析之;襄国本王都所在,而《志》隶赵国,亦一证也。”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遽乡县,无考。”(4)元氏:故城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5)沮:“泜” 之讹。穷泉谷:在今内丘县西。 (6)黄河:当作“漳河”。(7)石邑:故城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8)井陉山:在今井陉县东南。(9)桑中:故城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赵顷王子广汉国,宣帝封。(10)灵寿:故城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十里灵寿村。(11)蒲吾:故城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12)铁山:在今平山县北。(13)上曲阳:故城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14)“谷”当作“岳”。(15)九门:故城在今河北稿城县东北二十五里。(16)井陉:故城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因井陉山(在今井陉县东南)而得名。 (17)房子:故城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仓房村。(18)赞皇山: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19)中丘:故城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南。(20)逢山:故城在今内丘县西。(21)封斯:故城在今河北赵县西北二十里。赵敬肃王子胡伤国,武帝封。(22)关县:故城在今河北奕城县西北十里董堡丘。(23)平棘:故城在今河北赵县东南约十里。(24)部:故城在今河北柏乡县北。(25)世祖即位,更名高邑:王念孙曰:“后汉所改郡县,皆班《志》所不载,‘世祖’以下八字,非班氏原文,盖应助注语也;且当在‘莽曰禾成亭’之下。”(26)乐阳:故城在今获鹿县东北。赵顷王子说国,宣帝封。(27)平台:地点无考。史玄国,宣帝封。(28)都乡:地点无考。赵顷王子景国,宣帝封。(29)南行唐:故城在今河北行唐县北。(30)白陆谷:“陆”当作“陉”,即白陉谷,在今阜平县西界太行山脉中。

清河郡(1),高帝置(2)。莽曰平河。属冀州。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县十四(3):清阳(4),王都(5)。东武城(6),绎幕(7),灵(8),河水别出为鸣犊河,东北至修入屯氏河(9)。莽曰播。厝(10),莽曰厝治。鄃(11),莽曰善陆。贝丘(12),都尉治。信成(13),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东北至修入漳水。芯题(14),东阳(15),侯国。莽曰胥陵。信乡(16),侯国。缭(17),枣强(18),复阳(19),莽曰乐岁。

(1)清河郡:辖境在今河北省西南部与山东省西北部。郡治清阳。(2)高帝置:故属秦巨鹿郡,高帝分置,仍置赵国,景帝中三年别为清河国,武帝建元六年复故,元鼎主年复为国,宣帝地节三年复故,元帝初元二年复复为国,永光三年复故,平帝元始二年莽又分清河地为广宗国,其郡如故(全祖望说)。(3)县十四: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修故、轑阳二县,无考。”(4)清阳:故城在今河北清河东南。 (5)王都:钱大听曰:“《汉志》言‘王都’者,惟清河之清阳、信都之信都,若泰山之卢,则云‘济北王都’,江夏之邾,则云‘衡山王吴芮都’,以郡与国不同名也,广陵之广陵,则云‘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此外,无言王都者。淮南王安都寿春,则朱赣言风俗及之。”(6)东武城:故城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7)绎幕: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8)灵:故城在今山东高唐县南。(9)修县:故城在今河北吴桥县西。(10)厝(cuò):故城在今山东临清县东。(11)鄃(shū):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吕后封吕它、景帝封来布为侯国。(12)贝丘:故城在今山东临清县南。(13)信成:故城在河北清河县西北。(14)芯题:故城在今河北枣强县南。陈直疑为“莎堤’之假借。(15)东阳:故城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北。清河纲王子弘图,宣帝封。(16)信乡:故城在今山东临清县东北。“信”,一作“新”。清河纲王子豹国。宣帝封;东平炀王子鲤,平帝封。(17)缀:故城在今河北南宫县东南。(18)枣强:故城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武帝封广川惠王子晏为侯国。(19)复阳:故城在今河北故城县西。

涿郡(1),高帝置(2)。莽曰垣翰。属幽州。户十九万五千六百七,口七十八万二千七百六十四。有铁官。县二十九(3):涿(4),桃水首受滦水,分东至安次入河。遒(5),莽曰迺屏。榖丘(6),故安(7),阎乡(8),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也(9),井州浸。水亦至范阳入涞(10)。南深泽(11),范阳(12),莽曰顺阴。蠡吾(13),容城(14),莽曰深泽。易(15),广望(16),侯国。鄚(17),莽曰言符。高阳(18),莽曰高亭。州乡(19),侯国。安平(20),都尉治。莽曰广望亭。樊舆(21),侯国。莽曰握符。成(22),侯国。莽曰宜家。良乡(23),侯国。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24)。莽曰广阳。利乡(25),莽曰章符。临乡(26),侯国。益昌(27),侯国。莽曰有帙。阳乡(28),侯国。莽曰章武。西乡(29),侯国。莽曰移风。饶阳(30),中水(31),武垣(32),莽曰垣翰亭。阿陵(33),莽曰阿陆。阿武(34),侯国。高郭(35),侯国。莽曰广堤。新昌(36)。侯国。

(1)涿郡:在今河北省中部,及北京市房山县。郡治涿县。(2)高帝置:故属秦渔阳郡,楚汉之际属燕国,高帝分置仍属燕国,武帝元朔二年复故,元狩三年复属燕,昭帝元凤元年复故。(全祖望说)(3)县二十九: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柳宿、曲成、阳兴三县,无考。”(4)涿:故郡即今河北涿县治。(5)遒:故城即今河北涞水县治。景帝封匈奴降王陆强为侯国。(6)榖丘:故城在今河北安平县西南十五里角丘社。(7)故安:故城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文帝封申屠嘉为侯国。(8)阎乡:在今易县西。(9)也:此字衍。(10)水:其上脱一“濡”字,(11)南深泽:故城在今河北安平县西南。(12)范阳:故城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四十里故城镇。秦县。景帝封匈奴降王代为侯国。(13)蠡吾:故城在今河北博野县西南。(14)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景帝封匈奴降王徐卢为侯国。(15)易:故城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十五里太平社。(16)广望:故城在今河北清苑西南。中山靖王子忠国,武帝封。(17)鄚: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县北偏东。成帝封高郭侯霸弟异众为侯国。(18)高阳:故城在今河北高阳县东。(19)州乡:故城在今河北河间县东北四十里。(20)安平:故城即今河北安平县治。(21)樊舆:故城在今河北徐水县东南。中山靖王子修国,武帝封。(22)成国:地点无考。董谍国,高帝封;中山康王子喜,昭帝封。(23)良乡:故城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赵共王子交国,成帝封。(24)南东:当作“东南”。(25)利乡:地点无考。中山顷王子安国,宣帝封。(26)临乡:故城在今河北固安县南偏西。广阳顷王子云国,元帝封。(27)益昌:故城在今河北霸县东北。广阳顷王子婴国,元帝封。(28)阳乡:故城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北。广阳顷王子发国,元帝封。(29)西乡:故城在今河北啄县西北。广阳顷王子容国,元帝封。(30)饶阳:故城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310中水:故城在今河北献县西北、在易水、(32)水之间,故曰中水。(33)武垣:故城在今河北河间县西南三十五里,俗名元城遗址。(34)阿陵: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县东北。高帝封部亭为侯国。(35)阿武:故城在今河北河间县南。河间献王子豫国,武帝封。(36)高郭: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县西北十七里。河间献王子贤国,宣帝封。(37)新昌:故城在今河北新城县东偏南。燕刺王子庆国,宣帝封。

勃海郡(1),高帝置(2)。莽曰迎河。属幽州。户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县二十六:浮阳(3),莽曰浮城。阳信(4),东光(5),有胡苏亭(6)。阜城(7),莽曰吾城。千童(8),重合(9),南皮(10),莽曰迎河亭。定(11),侯国。章武(12),有盐官。莽曰桓章。中邑(13),莽曰检阴。高成(14),都尉治(15),高乐(16),莽曰为乡。参户(17),侯国。成平(18)。虎池河,民曰徒骇河(19),莽曰泽亭。柳(20),侯国。临乐(21),侯国。莽曰乐亭。东平舒(22),重平(23),安次(24),修市(25),侯国。莽曰居宁。文安(26),景成,侯国。束州(27),建成(28),章乡(29),侯国。蒲领(30)。侯国。

(1)勃海郡: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沧州地区与廊坊地区一部分,及山东省乐陵、无棣等县。郡因在勃海之滨而得名。郡治浮阳。(2)高帝置:此说误。是郡二十六县,除文安、安次两县系武帝时削自燕国外,其余二十四县,战国时为赵、齐二国之地,秦末楚汉之际为河问、济北二郡之地,高帝时河间仍属赵、济北仍属齐,文帝二年分赵为河间国,分齐为济北国,三年济北国除为郡,十五年河间国除为郡,此时有可能割取两郡属县建立勃海郡。工先谦曰:“见《侯表》者,有广山、沈阳、获、苴四县,无考。”(3)浮阳: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四十里。县以浮水之阳而得名。(4)阳信:故城在今山东无棣县东北十五里。(5)东光:故城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6)胡苏亭:在县西南,亭得名于胡苏河。(7)阜城:故城在今河北阜城县东二十二里。本《志》上党沾县下“清漳水东北至邑成入河”句中之“邑成”,当为“阜城”之误。(8)千童: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八十里。传说秦始皇筑此城,以志徐福率领重男童女千人入海求药,见《元和志》。(9)重合: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三十里。(10)南皮: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11)定: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境,在千童故城东南三十里。武帝封齐孝王予越为定侯。(12)章武: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八十里。(13)中邑: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四十里。(14)高成:故城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二十余里。成,一作“城”。(15)都尉治:汉代郡都尉辅佐郡太守,典领武职甲卒。其治所,往往不在郡治所,本《志》八十三郡中,注出都尉治所者有五十七郡。(16)高乐: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六十里董镇村。(17)参户:故城在今河北青县西南三十里木门店。武帝封河间献王于免为参户侯。(18)成平:故城在今河北交河县东北约五十里。(19)民曰:《志》别无用“民曰”之例,疑为“或曰”之误。徒骇河:古代所谓“九河”之一,与今徒骇河无涉。(20)柳:故城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北五十里。武帝封齐孝王子阳已为柳侯。(21)临乐: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武帝封中山靖山子光为侯。(22)东平舒:故城即今河北大城县治。此县在代郡平舒县之东,故加东字。(23)重平:故城在今河北吴桥县东南三十里。(24)安次:故城在今河北安次县西北。(25)修市:故城在今河北景县西北。宣帝封清河纲王子寅为侯。(26)文安:故城在今河北文安县东北三十里柳河镇。(27)景成:故城在今河北交河县东北六十里。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侯。(28)束州:故城在今河北河问县东北六十里。(29)建成:故城在今河北交河县东北约五十余里。(30)章乡:当作“童乡”,参考《功臣表》。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北。成帝封钟祖为童乡侯。(31)蒲领:故城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北。昭帝封清河纲王于禄为侯。

平原郡(1),高帝置(2)。莽曰河平。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3):平原(4),有笃马河(5),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6),平当以为同津。莽曰河平亭。高唐(7),桑钦言漯水所出(8)。重丘(9),平昌(10),侯国。羽(11),侯国。莽曰羽贞。般(12),莽曰分明。乐陵(13),都尉治。莽曰美阳。祝阿(14),莽曰安成。瑗(15),莽曰东顺亭。阿阳(16),漯阴(17),莽曰翼成。朸(18),莽曰张乡。富平(19),侯国。莽曰乐安亭。安德(20),合阳(21),侯国。莽曰宜乡。楼虚(22),侯国。龙(23),侯国。莽曰清乡。安(24)。侯国。

(1)平原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德州地区等及河北省吴桥县。郡治平原。(2)高帝置:故属秦齐郡,高帝六年分置,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3)县十九: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陪前、高平、平、纂,见《恩泽表》者牧丘共五县,无考。”(4)平原: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南。(5)笃马河:首受黄河,东北流,入勃海。(6)鬲:故城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7)高唐: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四十里,在今山东高唐县东。(8)桑钦言漯水所出:桑钦说误。漯水首受黄河于东郡乐昌县境。(9)重丘:故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北。(10)平昌:故城在今山东商河县西北。王无故国,宣帝封。(11)羽: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西北。济北式王子成国,武帝封。(12)般: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今商河县西北。(13)乐陵: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东南。(14)祝阿:故城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15)瑗: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西。(16)阿阳: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约十里。(17)漯阴: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东。(18)朸(lì):故城在今山东商河县东北。(19)富平:故城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里。本名厌次,宣帝封张延寿为侯,改名富平。(20)安德:故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南。(21)合阳:地名无考。梁喜国,宣帝封。(22)楼虚:当作“杨虚”。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西南。文帝封齐悼惠王子将闾为杨虚侯。(23)龙: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北。武帝封韩说为侯。(24)安:即“安陵”,故城在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济北贞王于乐国,武帝封。

千乘郡(1),高帝置(2)。莽曰建信。属青州。户十一万六千七百二十七,口四十九万七百二十。有铁官、盐官、均输官。县十五(3):千乘(4),有铁官。东邹(5),湿沃(6),莽曰延亭。平安(7),侯国。莽曰鸿睦。博昌(8),时水东北至矩定入马车渎,幽州浸。蓼城(9),都尉治。莽曰施武。建信(10),狄(11),莽曰利居。琅槐(12)、乐安(13),被阳(14),侯国。高昌(15),繁安(16),侯国。莽曰瓦‘亭。高宛(17),莽曰常乡。延乡(18)。

(1)千乘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惠民地区、东营市等部分地区。郡治千乘。(2)高帝置:故属秦齐郡,高帝六年分置,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3)县十五: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随城,见《外戚表》者有桑乐,二县无考。(4)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北。(5)东邹: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西南。(6)湿:“漯”之讹。漯沃:故城在今山东滨县西北。(7)平安: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南。王舜封平安侯。(8)博昌: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9)蓼城:故城在今山东利津县西南。(10)建信: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西北。(11)狄: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12)琅槐:故城在今山东东营市附近。(13)乐安: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14)被阳: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西。齐孝王子燕国,武帝封。(15)高昌: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西南数里。(16)繁安:地点无考。齐孝王子忠国,武帝封。(17)高宛:故城在今山东桓台县西。高帝封丙猜为侯国。宛,一作“苑”。(18)延乡:故城在今山东桓台县西南。

济南郡(1),故齐(2)。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3)。景帝二年为郡(4)。莽曰乐安。属青州。户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四。县十四(5):东平陵(6),有工官、铁官。邹平(7),台(8),莽曰台治。梁邹(9),上鼓(10),于陵(11),都尉治,莽曰于陆。阳丘(12),般阳(13),莽曰济南亭。管(14),朝阳(15),侯国。莽曰修治。历城(16),有铁官。猇(17),侯国:莽曰利成。著(18),宜成(19)。侯国。

(1)济南郡: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以东一带。郡治东平陵。(2)故齐:故属秦齐郡,高帝时属齐悼惠王肥国。(3)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文帝以齐悼惠王子辟先为济南王。(4)二年:当为“三年”。全祖望曰:“高后元年封平昌侯大为吕王,七年改号济川,见《史记》。则济南即济川。”(5)县十四: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河綦、常乐、德三县,无考。”(6)东平陵: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7)邹平: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北。(8)台: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县东北三十里。(9)梁邹: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北。(10)土鼓: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东北数里。(11)于陵: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12)阳丘: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北。(13)般阳:故城即今山东淄川县治。(14)菅(jiān):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文帝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侯国。(15)朝阳:故城在今山东济阳县东北。宰(一作“华”)寄国,高帝封;广陵厉王子圣,宣帝封。(16)历城:故城在今济南市。(17)猇: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西。赵敬肃王子起国,武帝封。(18)著(shī):故城在今山东济阳县西。著,一作“蓍”。(19)宜城:故城在今济阳县西北。燕仓国,昭帝封;淄川懿王子偃,武帝封。

泰山郡(1),高帝置(2)。属兖州。户十七万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万六千六百四。有工官。位水出莱芜,西入济。县二十四(3):奉高(4),有明堂,在西南四里,武帝元封二年造。有工官。博(5),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6),充州山。茬(7),卢(8),都尉治。济北王都也。肥成(9),蛇丘(10),隧乡(11),故隧国。《春秋》曰“齐人歼于隧”也。刚(12),故阐。莽曰柔。柴(13),盖(14),临乐子山(15)。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池水。又沂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16),行六百里,青州浸。梁父(17),东平阳(18),南武阳(19),冠石山(20),治水所出,南至下邓入泗,过郡二(21),行九百四十里。莽曰桓宣。莱芜(22),原山(23),舀水所出,东至博昌入泲(济),(24)幽州浸。又《禹贡》汶水出西南入泲(济)。汶水,桑钦所言。巨平(25),有亭亭山祠。赢(26),有铁官。牟(27),故国。蒙阴(28),《禹贡》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莽曰蒙恩。华(29),莽曰翼阴。宁阳(30),侯国。莽曰宁顺。乘丘(31),富阳(32),桃山(33),侯国。莽曰衷鲁。桃乡(34),侯国。莽曰鄣亭。式(35)。

(1)泰山郡:辖境在今山东省中部泰安地区。郡治奉高。(2)高帝置:全祖望曰:故属秦齐郡,楚汉之际属齐国;寻为济北国,五月复属齐国,分置济北、博阳二郡,高帝四年瞩汉,改博阳曰泰山,仍属齐国,文帝二年别属济北国,四年复故,十六年复属济北国,景帝四年复故,五年复瞩济北国。武帝元鼎元年献泰山及其旁邑,其国如故;后元二年,并济北入泰山。(3)县二十四: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德、五据、胡母三县,无考。”(4)奉高: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东数十里。(5)博: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6)岱山:即泰山。在泰安县北。(7)茬(chí):故城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 (8)卢:故城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约四十里。(9)肥成:故城即今山东肥城县治。(10)蛇丘:故城在今山东肥城县东南约七十里。(11)隧:当作“遂”,(全祖望说)。(12)刚: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13)柴:故城在山东泰安县东南柴城堡。武帝封齐孝王子代为侯国。(14)盖: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15)临乐山:在今沂源县西南。(16)过郡五:“五”当为“四”,即泰山、琅邪、城阳、东海。(17)梁父(fu):以山名县。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梁父山在县城东北。(18)东平阳:故城即今山东新泰县治。(19)南武阳:故城即今山东平邑县治。(20)冠石山:在今平邑县北。(21)过郡二:泰山、东海。(22)莱芜: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县东北。(23)原山:在今莱芜县北偏东。(24)东:实际上是东北流。(25)巨平: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南。(26)赢: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四十里。(27)牟: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县东二十里。(28)蒙阴:故城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十五里。县南有蒙山。(29)华: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30)宁阳: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余里。鲁恭三子恬国,武帝封。(31)乘丘: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市西。今《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作“桑丘”。(32)富阳: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偏东。宣帝封六安夷王子赐、成帝封东平思王子萌为侯国。(33)桃山: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城阳孝王子钦国,成帝封。(34)桃乡:故城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东平思王子宣国,成帝封。(35)式:地点无考。《王子侯表》“式节侯宪”,下注泰山郡。《后汉书·刘盆子传》“泰山式人,祖父宪封为式侯”,章怀注:式,县名,中兴后废。

齐郡(1),秦置(2)。莽曰济南。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八百二十六,口五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县十二(3):临淄(4),师尚父所封。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泲(济)。有服官、铁官(5)。莽曰齐陵。昌国(6),德会水西北至西安入如。利(7),莽曰利治。西安(8),莽曰东宁。巨定(9),马车读水首受巨定(10),东北至琅槐入海。广(11),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广饶(12),昭南(13),临胸(14),有逢山祠。石膏山(15),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莽曰监胸。北乡(16),侯国。莽曰禹聚。平广(17),侯国。台乡(18)。

(1)齐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淄博市一带。郡治临淄。(2)秦置:秦始皇三十六年灭齐,约于此时置郡;楚汉之际改名临淄郡,属齐国;汉复故,仍属齐国,五年属楚国,六年复为齐国;武帝元朔三年复故,元狩二年复为国,元封元年复故。(3)县十二:王先谦曰:见《功臣表》者按道、清、新峙三县,无考。(4)临淄:故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古城店(亦曰齐城)。(5)服官:三服官,主作天子之服,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6)昌国:故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数里。(7)利: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镇。(8)西安:故城在今山东桓台县东。平帝元始元年封东平恩王孙汉为侯国。(9)巨定: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北。(10)巨定:泽名。在今广饶县东。(11)广:故城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南数里,县酉有为山。(12)广饶: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南:武帝封淄川靖王子国为侯国。(13)昭南:地点无考。(14)临朐(qú):故城即今山东临朐县治。(15)石膏山:在临朐县西北。(16)北乡:地点无考。淄川孝王子谭国,元帝封。(17)平广:地点无考。淄川孝王子服国,元帝封。(18)台乡: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东。成帝封淄川孝王子畛为侯国。

北海郡(1),景帝中二年置(2)。属青州。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一百五十九。县二十六:营陵(3),或曰营丘(4)。莽曰北海亭。剧魁(5),侯国。莽曰上符。安丘(6),莽曰诛郅。瓡(7),侯国。莽曰道德。淳于(8),益(9),莽曰探阳。平寿(10),剧(11),侯国。都昌(12),有盐官。平望(13),侯国。莽曰所聚。平的(14),侯国。柳泉(15),侯国。莽曰弘睦。寿光(16),有盐官。莽曰翼平亭。乐望(17),侯国。饶(18),侯国。斟(19),故国、禹后。桑犊(20)。覆甑山,溉水所出,东北至都昌入海。平城(21),侯国。密乡(22),侯国。羊石(23),侯国。乐都(24),侯国。莽曰拨垄,一作杖,一作枝也(25)。石乡(26),侯国。一作正乡(27)。上乡(28),侯国。新成(29),侯国。成乡(30),侯国。莽曰石乐。胶阳(31)。侯国。

(1)北海郡: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潍坊地区。郡治营陵。(2)景帝中二年置:全祖望曰:故属秦齐郡,文帝属淄川国,景帝分置。(3)营陵:故城在今山东潍坊市南偏西。(4)或曰:传疑之词。(5)剧魁:故城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北。淄川懿王子黑国,武帝封。(6)安丘: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西南。(7)瓡:地点无考。城阳顷王子息国,武帝封。(8)淳于: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三十里。(9)益: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约十里。(10)平寿:故城在今潍坊市西南约三十里。(11)剧:故城在今山东昌乐县西约十里。淄川懿王子错国,武帝封。(12)都昌:故城在今山东昌邑县西二里。高帝封朱咎为侯国。(13)平望:故城在今寿光县东北约五十里,淄川懿王子赏国,武帝封。(14)平的:地点无考。淄川懿王子强国,武帝封。(15)柳泉:故城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数里。胶东戴王子强国,宣帝封。(16)寿光: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约二十里。(17)乐望: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约四十里。饶: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汉寿光县东)。胶东戴王子成国,宣帝封。(18)斟:故城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南。(20)桑犊:故城在今山东潍坊市南偏东。县东在复甑山。(21)平城:故城在今山东昌邑县南偏东。胶东顷王子邑国,成帝封。(22)密乡:故城在今山东昌邑县东南二十余里。胶东顷王子林国,成帝封。(23)羊石: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回国,元帝封。(24)乐都: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国,成帝封。(25)一作:此以下七字,乃后人掺入(王先谦说)。(26)石乡: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理国,元帝封。(27) 一作正乡:四字乃后人掺入(王先谦说)。(28)上乡: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歙国,元帝封。(29)新成: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根国,元帝封。(30)成乡: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北。高密顷王子安国,成帝封。(31)胶阳:故城在今山东高密县西北。高密顷王子恁国,成帝封。

东莱郡(1),高帝置(2)。属青州。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县十七(3):掖(4),莽曰掖通。腄(5),有之罘山祠(6)。居上山(7),声洋水所出,东北入海。平度(8),莽曰利卢。黄(9),有莱山松林莱君祠(10)。莽曰意母。临朐(11),有海水祠。莽曰监朐。曲成(12),有参山万里沙祠(13)。阳丘山(14),治水所出(15),南至沂入海(16)。有盐官。牟平(17),莽曰望利。东牟(18),有铁官、盐官(19)。莽曰弘德。(20),有百支莱王祠。有盐官。育犁(21),昌阳(22),有盐官。莽曰夙敬亭。不夜(23),有成山日祠(24)。莽曰夙夜。当利(25),有盐官。莽曰东莱亭。卢乡(26),阳乐(27),侯国。莽曰延乐。阳石(28),莽曰识命。徐乡(29)。

(1)东莱郡:辖境在今山东省胶东半岛烟台地区。郡治掖县。(2)高帝置:全祖望曰:故属秦琅邪郡,高帝分置,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3)县十七:王先谦曰:见《功臣侯表》者有承父县,无考。(4)掖:故城即今山东掖县治。掖,一作“夜”。高帝时虫达先封夜侯。(5)腄:故城即今山东福山县治。(6)之罘山:即今芝罘岛。(7)居山上:在今福山县南、栖霞县东南。(8)平度:故城在今山东平度县西北六十里。武帝封淄川懿王子行为侯国。(9)黄:故城在今山东黄县东二十余里。(10)莱山:在今黄县东南约二十里。(11)临胸: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北。(12)曲成:故城在今山东掖县东北约八十里。高帝封虫达、武帝封中山靖王子万岁为侯国。(13)参山:在今掖县北约八十里。(14)阳丘山:在今招远县东北。(15)治水:即沽水,今称大沽河。(16)沂:当作“计斤”。计斤:县名,在今胶县西南数里。海:今胶州湾。(17)牟平:故城在今山东福山县西北。武帝封齐孝王子渫为侯国。(18)东牟:故城即今山东牟平县治。高后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侯国。(19)铁官:传说东牟县有铁官山,在县西。(20):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南。(21)育犁:故城在山东烟台市西。(22)昌阳:故城在今山东文登县南。(23)不夜:故城在今山东荣成县北偏西。(24)成山:即今成山角。(25)当利: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南、汉阳乐县南。(26)卢乡:故城在今山东平度县西北、汉平度县东。平帝封陈凤为侯国。(27)阳乐:故城在今山东掖县西南。胶东顷王子获国,成帝封。(28)阳石:故城在今山东掖县东南。武帝以封公主,见《武纪》。(29)徐乡: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北十余里。

琅邪郡(1),秦置(2)。莽曰填夷。属徐州。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有铁官。县五十一(3):东武(4),莽自祥善。不其(5),有大一、仙人祠九所,反明堂(6),武帝所起。海曲(7),有盐官。赣榆(8),朱虚(9),凡山(10),丹水所出,东北至寿光入海。东泰山(11),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有三山、五帝桐。诸(12),莽曰诸并。梧成(13),灵门(14),有高杯山(15)。壶山(16),浯水所出,东北入淮(17)。姑幕(18),都尉治。或曰薄姑。莽曰季睦。虚水(19),侯国。临原(20),侯国。莽曰填夷亭。琅邪(21),越王勾践尝治此,起馆台。有四时祠。祓(22),侯国。柜(23),根艾水东入海(24)。莽曰拔同。瓶(25),侯国。邞(26),胶水东至平度入海(27)莽曰纯德。雩叚(28)。侯国。黔陬(29),故介国也。云(30),侯国。计斤(31),莒子始起此,后徙莒。有盐官。稻(32),侯国。皋虞(33),侯国。莽曰盈庐。平昌(34),长广(35),有莱山莱王祠(36)。奚养泽在西(37),秦地图曰剧清池,幽州薮。有盐官。横(38),故山,久台水所出(39),东南至东武入淮。莽曰令丘。东莞(40),术水南至下邳入泗(41),过郡三(42),行七百一十里,青州浸。魏其(43),侯国。莽曰青泉。昌(44),有环山祠。兹乡(45),侯国。箕(46),侯国。《禹贡》潍水北至都昌入海(47),过郡三(48),行五百二十五里,充州浸也。(49),夜头水南至海。莽曰识命。高广(50),侯国。高乡(51)侯国。柔(52),侯国。即来(53),侯国。莽曰盛睦。丽(54)。侯国。武乡(55),侯国。莽曰顺理。伊乡(56),侯国。新山(57)。侯国。高阳(58),侯国。昆山(59),侯国。参封(60)。侯国。折泉(61),侯国。折泉水北至莫入淮(62)。博石(63),侯国。房山(64),侯国。慎乡(65),侯国。驷望(66),侯国。莽曰泠乡。安丘(67),侯国,莽曰宁乡。高陵(68),侯国。莽曰蒲陆。临安(69),侯国。莽曰诚信。石山(70)。侯国。

(1)琅邪郡:辖境在今山东省东部。(今青岛市,潍坊地区与临沂地区一部分,及江苏赣榆县)。郡治东武。(2)秦置: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楚汉之际属齐国;高帝四年属汉,以属齐国,五年属楚国,六年仍属齐国;高后七年为琅邪国,文帝元年复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3)县五十一: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考有龙匠、海常、麦、蒉、原洛、挟术、庸、胶乡、要安、、兹、蒲十一县,无考。(4)东武:故城即今山东省诸城县治。(5)不其:故城在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二十六里不其社。(6)明堂:在今崂山县西北。(7)海曲:故城在今山东日照县西十里。(8)赣榆:故城在今江苏赣榆县北,临海州湾。(9)朱虚:故城在今山东临胸县东南。(10)凡山: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北。(11)东泰山:在今山东临胸县南、沂源县东。(12)诸: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西南三十里。武帝公主邑。(13)梧成: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西南六十里峿山北。(4)灵门: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西。(15)高柘山:在今安丘县西南,其西有壶山。(16)壶山:在高拓山西。(17)淮:“潍”字之省。(18)姑幕: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西北五十里。(19)虚水:地点无考。城阳顷工于禹国,武帝封。(20)临原:故城在今山东临胸县东二十余里。淄川懿王子始昌国,武帝封。(21)琅邪:故城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其东南有琅邪台。(22)祓: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木马城。武帝封城阳顷王子霸。(23)柜:故城在今山东胶县南。(24)海:指胶州湾。(25)瓶(píng):故城在今山东临胸县东南。孙单国,文帝封;甾川靖三子成,武帝封。(26)郑: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六十余里。(27)东:胶水实际上是北流入海(今莱州湾)。(28)雩叚:地点无考。城阳顷王子泽国,武帝封。(29)黔陬(zōu):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约四十里。(30)云:地点无考、齐孝王子信国,武帝封。(31)计斤: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数里。(32)稻:故城在今<

点击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篇
一键安装查字典教育客户端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